第208页

“嘿嘿,我就说肯定是泡椒味的最受欢迎。”

秋羲心里一阵得意,前几天他还在跟柳郁打赌呢,柳郁非说番茄鸡蛋味销量会更好,怎么可能嘛,会是这几天这么冷,吃点辣口泡椒味暖暖身子才是正解。

这天晚上京城里刮着大风,贡院号舍里待考的举人们却睡得格外安稳,官吏和兵卒把整个考场的号舍全都巡逻了一遍,确保所有考生睡觉前都至少保持琉璃门上的一扇小窗户开着的,这才转去向主考官汇报。

这次会试的主考官是礼部左侍郎许正严,大齐往年会试时,皇帝一般都会点礼部侍郎做主考官,不过今年柳郁参加科举,礼部尚书柳怀仁作为亲属需要回避,贞元帝便点了许正严做主考官。

听完手下官吏的汇报,许正严捋着胡须点点头,帘内所有官员终于一同松了一口气。

今年给贡院全部号舍安装琉璃门一事可是贞元帝赐下的大恩典,而且这回的款项走的还不是国库而是皇帝自己的私库,可见贞元帝对此事的重视程度。这些考官们没有一个不担心的,都怕这前所未有的第一回就在他们手上出岔子。

第二日初九是会试第一场正式发卷的日子。

大齐的会试实行南北卷制度,起因是大齐立朝后皇帝开科举,结果好几届下来都是南方来的考生金榜题名者更多。

因为南方大部分地区相比之下物产更丰饶,百姓富庶自然文人更多所以文风更甚,北方则大部分州府处在苦寒之处,百姓物资相对更匮乏,自然文人也更少。

会试时两边一聚头,南方考生便占据了压倒性优势,拿下的金榜名额稳超半数,最盛时甚至能十中取七甚至取八。

后来大齐朝廷便推行了南北分卷制度,一直延续至今。

虽然南北卷的考官都是一同阅卷,但南卷试题更难,北卷试题更易,这是所有考生都知道的不成文规矩。为此事,南方几乎每三年都有官员上奏弹劾,但弹劾悉数无效。

秋羲在国子监进学,按理说国子监在京城,监中考生都该考北卷,可秋羲户籍落在清州府下辖的清阳县清溪村,清州府考生该考南卷,所以秋羲拿到的是南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