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尚书是多年的老狐狸,阴阳怪气拿捏比任何人都到位。

这几句话惹得其他人面色复杂地看着睿泽。

是啊,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孤立无援的睿亲王身后居然有了支持者?

富琨笑着站了出来。

“陛下,户部尚书这说的哪里话,睿亲王的主意利国利民,我等又不是白读圣贤书之辈,自然敬佩于他。听你的意思,反倒是说这朝堂之上,不辨明理,只看站队?岂不荒唐。”

“你休得胡言!”

“我是否胡言乱语不重要,倒是您可别打岔了。且让睿亲王把想法说完才是。”

户部尚书还想说什么,却看到上位的太子微微摇头,他便咬着牙站了回去。

这富琨到底被灌了什么秘药,居然这么护着睿亲王!

睿泽一看扯皮的差不多了,这才缓缓开口。

“我的法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水泥的法子由各个县衙交给平民百姓,每个县衙贴出告示,招自愿修路和筹款之人。每个县衙只负责一部分路的修建,所有人按照付出和投入折算比例记录在册。”

“为何要记录在册?”

“一来,设定界碑,上面永久留下这些人的姓名,流芳百世,让后人和每一个过路人都知道他们曾经的贡献。”

“二来,往后建立路口收费站,10年为期,他们自发组织收取统一的过路费,过路费逐年递减,作为当年他们出钱出力的报酬。”

“三来,凡是参与修路之人,往后部分距离内皆为免费,捐献越多,免费的路程越远。”

这些法子的灵感就来自虞清的华夏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