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篇关于均田制改革的策略,被张贴出来后,迅速引发了天下读书人的热议。
京城各大酒楼都为殿试开设了赌局,杨致远的赔率甚至比顾莫卿还要低,足见其呼声之高。
万万没想到,最后夺得状元的,却是穆祁麟。
当着五百七十二名举人,以及满朝文武的面,穆祁麟第一次展露了全部的锋芒。
旁征博引,对答如流,每一个论点都有事实作为支撑。
不管是洪熙帝从什么角度进行策问,穆祁麟都能对答如流,堪称字字珠玑,也将其他人衬得黯然失色。
问到后面,罗绍不得不站出来打断。
再考下去,穆祁麟就不只是状元之才,而是文曲星再世了。
殿试的考题是洪熙帝亲自琢磨的,谁都没告诉,不存在穆祁麟提前知道试题的可能性。
真正造就穆祁麟一战成名的,正是因为考题的范围。
时政策论,本就是穆氏的看家本领。
洪熙帝想挖掘人才取代穆正清,与穆首辅打擂台。
然而连罗绍都忽视了一个问题,在同一个战场上,穆氏已经积累了数百年的经验。
尤其是在过去的一年里,穆祁麟被穆老太爷、穆正清以及穆歆祖孙三人轮番使唤,着实增加了许多寻常学子无法接触到的学识。
不过考虑到洪熙帝的秉性,穆祁麟在会试时只发挥了一半的实力,走扮猪吃老虎的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