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罗予微嫁入三皇子府后,为了获取洪熙帝的信任,与三皇子党割席,罗绍只能不遗余力地表忠心。

在这样的顶头上司带领下,御史们谁能弹劾,就是不谈洪熙帝的错处。

也正因如此,怀虚道长才能在短短的五年内平步青云,从一个普通的道士,毫无阻碍地成为一朝国师。

这些年来,整个朝廷看似两党相争,百花齐放。落实到最终决策,却是由洪熙帝一人说了算。

顾相和宁国公所代表的文臣武将,拼尽全力,也不过是争一个圣心。

与后宫妃子相比,本质上高明不了多少。

但褚承泽监国以后,出乎所有人意料。不仅没有趁势收拢权力,反而大力支持文渊阁与六部紧密相连。

改大朝会为每旬一次,小朝会缩减一半上朝的官员,五日一休沐。

这一项改革,满朝文武都是举双手赞成。

上朝对皇帝而言,是从寝宫走到大殿。对他们很多家底不厚的朝堂新贵而言,是要半夜起床从家里出发,再吭哧吭哧坐马车到宫外守着。

尤其是官位不高的,参与朝会几乎没有开口的机会,只在偷偷发呆。

唯一比之前更忙碌的,就是被选入文渊阁的七位重臣。

初代文渊阁,以穆老太爷为首辅,顾相为次辅,另有盛老太傅,御史大夫罗绍、翰林院学士解渊和程昱、太尉吴泽共计七人。

褚承泽还在偏殿划出一块区域,就命名为文渊阁,让人办公。

起初,众人只将文渊阁当作为太子殿下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直到褚承泽让他们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