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想,眼前的猪肉顿时变得亲切多了。红白相间的猪肉还带着热乎气,切过猪肉的剔骨刀都沾了一层白花花的肥油,看起来分外妖娆。
为了感谢大母猪牺牲自我,填饱众人的光荣行为,皇孙绕着案板上的猪肉走了一圈,决定为它赋诗一首。
古有曹植七步成诗,今有大葱三岁能吟。
小孩牵着晋武帝的手,兴致勃勃地说:“祖父祖父,我要作诗!”
晋武帝摸了摸孩子的小脑瓜,哭笑不得:“大聪还小,知道什么是诗吗?”
“我知道,父亲教给我一首《咏鹅》,我都会背了。”
大葱举着小手,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今日看杀猪有感,他决定即兴创作一首《咏猪》。
晋武帝一听,孙子说是太子教的,他顿时就乐了。太子本身都不聪明,还能写出来什么好诗?
恐怕是胡诌几句,哄着孩子玩的。
但他没有打击孙子的积极性,反而装作很感兴趣的样子,道:“大葱会作诗,真厉害啊!且说出来,让大家都好生欣赏。”
大葱骄傲地挺起小胸膛,备受鼓舞!
小孩回忆起小叔叔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那一幕,轻声道:“猪猪猪,圆颈刀下嚎。”
晋武帝:嗯,语言直白,还挺写实的。
皇帝大感好奇:“大聪,下一句呢?”
大葱指着地上的泥,暗红色的猪血都渗透下去,“这是黑毛混血泥。”
晋武帝:这一句略感血腥,但色彩浓艳丰富。
还有最后一句呢!
大葱盯上圆润的猪蹄,猪蹄要用木炭烧去硬毛,不然吃着扎嘴。小孩诗兴大发,道:“这是灰蹄火上燎。”
再理顺一遍思路,大葱脱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