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学习不刻苦,不如回家卖红薯,学习不努力,不如回家去种地。

但在大秦这个年代,种红薯是一间前无古人的奢侈事情。全赖着有个穿越过来的皇帝父亲,胡亥才有机会亲身体验如何种红薯。

帮忙干活挖红薯的少年尖叫起来,“天呐,这种红薯能长那么多啊!”

在他的视野所及,好大一片田,田里都是红薯的藤叶。一锄头下去能挖到一大窝,大大小小的红薯都挂在同一根蔓上,那么小小的一方地里,能种出来的红薯能堆满好大一间屋子!

亩产千斤甚至万斤是什么概念?

那是给个神仙当当都不换啊!

秦时人均全年食用18石粮食,一石等于29760克,换算一下就是一人一年要吃不到六十斤粮食。一亩地一年两季产的红薯有一万六千斤,除以六十,那就是能养两百六十多号人。

即使因为技术和肥料问题,大秦的红薯产量不如后世的高,但是一亩地红薯养活一个大家族三四十口人,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啊,这个红薯恐怖如斯!

怀着这种激动的心情,胡亥背着一背篓新鲜的红薯就跑过去东宫,还跟扶苏分享了自己的见闻。扶苏原本以为弟弟从哪儿找来的铁蛋蛋,灰扑扑的还粘着泥。

但一听到红薯的产量之后,扶苏坐不住了。

他的拳头紧紧地握着,“此话当真?红薯竟是如此神物?”

“当真!”胡亥信誓旦旦地说,“是父皇叫种下去的,我平日里帮忙着干活,三个多月的样子,它就长出来那么多!”

“如果能在民间推广开来,那大秦能养活的人能翻几倍。”扶苏很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