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坐轿子是因为轿子只能坐一个人,旁人想来打扰都不行。
走着回去是因为想省点儿银子,当然了,也有想让百姓们看看自己有多清廉的意思。
做马车回去的都是品级高的大臣,他们既不缺那点儿银子又不用向谁证明他们的清廉,当然要坐马车了。
这马车一个人坐着有点儿空,两个人坐着刚好,三个人坐着就有点儿挤了,可他们也管不了这么多了,上了马车就争着做那第一个说话的人。
这事实在太突然了,他们事先一点儿风声都没听到,以至于现在一点儿头绪都没有,可这事也只能是他们之间说一说,等回了自己府上谁都不能告诉,没头绪也只能理出头绪来。
按说这头绪应该理到怡亲王身上才是,结果他们的头绪先理到了庄亲王和果亲王身上。
他们站得远,还真看不见这两位王爷听见皇上这话时脸上的神情,怡亲王进不了宫,在这件事上最能说得上话的就是这两位王爷了,要是这两人就没打算进言,那他们还要不要进言呢。
这两位王爷要是进言了,他们刚好能跟在后头说话,这两位王爷要是什么都不打算说,他们这些做大臣的还非要进言,皇上会怎么想呢?
要想知道那两位王爷对这事的态度,要么直接去拜访这两人,要么去拜访上朝时站在前头的同僚,他们看不见这两位王爷当时脸上的神情,这些人看得见啊。
可能站在前头的要么是手握重权之人,要么是德高望重之辈,别说他们跟这些人没交情,就是有交情,他们也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上登门拜访不是。
他们刚才还激动得手都在发抖,现在慢慢冷静下来了,手也就不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