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人群中有妃子倒了下去。
这妃子太过琉璃心了些。皇帝哪是这个意思,他觉得吧,大皇子天生体弱多病,叫个铁柱栓柱之类的贱名兴许好养活些,但碍于皇家的高贵与颜面,便摘了个稍微好听点的跟“柱”意思接近的“樘”字作名。
大梁皇族皆为“玉”姓,自此,世间便有了一个玉佑樘。
不过这名字似乎并未保佑到这个孩子,在宫中成长的几年,饶是再受皇帝宠爱,玉佑樘仍因天生哑疾的缘故,饱受他人的欺ru与讥嘲。
奇怪的是,玉佑樘懂事后便分外乖巧,丝毫没有大多皇族贵胄的自大作态,反倒谦让懂礼,兼资文武,以致原先那些一看见他不是翻白眼就是连看都不想看的大臣们,也开始对他报以些许青眼,皇帝见状也很是高兴。
可惜这点起色并未维持多久,八岁那年,玉佑樘染上顽疾一病不起,好不容易医好了也是弱不禁风得很。
原先那些稍稍有些倒曳的大臣自然又歪了回去。
看来宫中的氛围已不适合朕的儿子了,皇帝再三思忖,还是决心将这个多病的皇儿送到深山寺中调养身心,也好避开这一方宫闱朝堂之中的勾心斗角。
此后,玉佑樘便一直待在京郊栖霞寺,再未踏足宫廷。
=……=
如今皇帝竟下旨让这八年都没在宫里头露过面的小哑巴当太子,太难服众。短短几日,朝中大乱,许多高位臣子均上书道:告老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