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时彼一时,陛下怎么可以混为一谈呢。”魏征手一摊。
“这些人是我大唐子民,陛下赎回他们是天经地义。这和如今放他们出关去讨食并不冲突呀。如今出关,并非是外夷掠夺,只是灾害之下的无奈之举。我大唐连年受灾,老百姓要活下去,自然得找地方吃饭。那番帮蛮夷之地并未如大唐这般多灾多难,放老百姓出去,他们自然可以找到吃饭的地方,养活自己。老百姓活着,对大唐是有好处的。”
“他们出去了难道还会再回来吗?”李世民吼道。
“陛下此言差亦。他们是大唐子民,大唐给他们良田宅舍,他们为何不回来呢?谁不想回自己家乡好好过日子呢?放关并不是赶他们走,也不是不让他们回来,这只是权宜之计,度过这艰难一段,等时局好了,有田有地有房,谁不想回来呢?”
“人心难说!”
“人心当然是难说的。可只要陛下你宽厚仁爱,想百姓之想,急百姓之急,这人心又有何难?那番帮蛮夷毕竟不是自己的地方,不到万不得已,谁要肯留在那种地方呢。”魏征据理力争。
李世民沉默不语,眉依然紧皱。
“如今时局已经到了非常关头,陛下下敕令封锁关口,封的住人,封不住心呀。各地都已经发生了老百姓偷跑出关的事情,地方官员也已经吃消不住,有些已经明封暗放。天下大势所趋,陛下你要审时度势。”
李世民还是沉默。
“若是民心反了,陛下难道在披挂上阵?”末了,魏征又刺上一句。
“你……”李世民瞪他一眼,然后重重叹气,伸手揉了揉眉心。
“待着灾难过去了,他们就会回来?”他闷声问道。
“陛下只要始终仁厚慈爱,体恤百姓,人心自然是向着陛下的。”魏征躬身道。
李世民放下手。
“好,就依你之见,放关吧。”他疲惫不堪的摆了摆手。
“陛下圣明。”魏征朗声道,伏身叩头。
“还有事吗?”李世民摊在圈椅里,懒懒问。
“还有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