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目中露出一丝诧异之色,永泰大长公主确实是仁宗皇帝生前最宠爱的女儿,如若可能,她也不想和永泰公主撕破脸皮,留下一个继母女不和的风声,传到宫外,贻笑大方,此时听见了高密公主的声音,绷紧的下颔微微放松了一些,扬声道,“宣进来吧。”
高密公主一身礼服入内,望着殿中剑拔弩张的场景,目中闪过诧异,笑道,“哟,这是怎么了?好好的怎么摆出这场阵势来了?女儿托个大,您就看在女儿的份上,收收架势吧。“太皇太后唇角露出一丝笑意,笑着道,“老身也不想如此,只是永泰发起脾气来,老身也受不住啊!”
永泰望着高密公主问道,“你怎么来了?”
高密公主悠悠道,“阿宛刚刚急急到了我府上,请我入宫来劝一劝皇姐。那孩子急的眼泪都快要掉下来了。皇姐,你就听妹妹一声劝,向母后道个歉吧!”
永泰公主又气又急,“啪”的一声,打了高密一巴掌,“怎么,连你也背叛了我,打算去捧冯氏的臭脚了么?”
高密公主虽然是庶出公主,但亦是金枝玉叶,这些年来日子过的舒适,养气移体,陡然间受了这份侮辱,不由捂着脸,目中露出一丝怨怼之色,忍耐半响,方忍下了一口气,劝说道,“皇姐说的哪里话?母后乃是小妹姨母,妹妹从小到大,多受皇姐照顾,从不敢或忘之恩!可是皇姐,父皇已经过世了!”
她抬头直视永泰公主,殷殷劝道。情真意切的话语落入永泰耳中,永泰心头巨震。
父皇已经过世了,他所留予自己的尊荣、疼宠早就已经不复存在,如今这大周天下,是冯氏子孙掌权的天下。永泰公主挺直背脊,撑住自己的骄傲,凤目中含了泪珠,“你们都忘了父皇,忘了皇兄,可是没关系,本宫会一直都记得,一直一直都记得!”
高密公主叹了口气,望着永泰强撑着的骄傲,继续劝道,“父皇如何会有人忘记?可是父皇我们会放在心头怀念,可是终究是在生的人比较重要。皇姐,我知道你疼阿宛,想要给阿宛最好的,可是你有没有认真想过,究竟什么是阿宛需要的?”
永泰诧然,抬头望着高密,“你这是什么意思?”
高密唇角泛起一丝微笑,“阿宛性子纤弱,若是当真做了皇后,日后圣人要纳妃进侍,阿宛不还得伤心死啊!永泰你这个做阿娘的,如何忍心看着阿宛到这个地步?倒不如你精心给阿宛择一个夫婿,日后阿宛嫁过去,夫妻和顺。岂不是好么?”
“这……?”永泰听了进去,不由得心头意念摇晃起来。
高密瞧着永泰心旌动摇的样子,知道永泰这是听了自己的劝,心中松了口气,微微一笑,抬头望着太皇太后,“太皇太后淡淡一笑,努了努嘴。殿中的侍卫得了授意,静静的退了出去。
“永泰,你年纪也老大不小了,日后行事要仔细想想,莫要风风火火,总是瞻前不顾后,倒是伤了彼此间的和气。”
永泰公主也知道自己今日所作所为确实有些过分了,低下了头,勉强朝太皇太后道歉道,“今日是女儿莽撞了,还请母后看在儿臣早逝的父皇母后份上,饶了女儿这一次吧!”
太皇太后一哂,永泰便是到了这步田地,还是要拿仁宗和杜皇后出来压住自己。她伸手拂住了发鬓,冷淡道,“老身今日头有些疼,就不虚留你们了,你们都回去吧!”
永泰和高密都顺应这太皇太后的意思起身,拜礼道,“女儿告退!”
第137章 二一:朱夏花落去(之梁王)
一轮红日高高挂在天际,太皇太后的车马仪仗清晨出了宫城,在官道上赶了大半个时辰的路,辰时便到了青华山脚下。宫人抬着檐子沿着舒缓宽阔的山道上山,到了半山腰,便见一座逶迤云落的离宫,离宫背后设着一座草堂,堂顶铺设的茅草雪白厚重,门堂却挑高宽敞。两个灰衣道童在堂下熬着一鼎茶羹,茶鼎中的茶汤滚沸。
太皇太后在堂下问道,“两位小兄弟,梁王叔叔可在其中?”
小道童见是太皇太后,连忙起身恭敬参拜,稽首道,“启禀太皇太后,如今是辰时,大王每日这个时辰要在山中走一走,大约再过小半个时辰,便会回转。”
太皇太后唇角露出一丝笑意,“王叔的身子倒是好。”后颔首道,“如此,我便在堂上等一等吧。”
相较于离宫的富贵幽深,草堂却十分光亮,里面的案几陈设简朴,阳光从大门中射入,在地面上铺下雪白的光芒。太皇太后坐在堂上竹榻之上,待了小半个时辰后,一位芒鞋竹杖的青衣老人沿着山顶的山道缓缓而来,手中持着竹杖子敲打着道面,口中吟唱着悠扬的歌曲。
“梁王叔,”太皇太后起身迎了出来,朝着老者恭敬行礼拜道,“侄媳见过梁王叔。”
老者望着太皇太后点了点头,“今日山中风喜,原来是太皇太后登门了!”眉宇之间波澜不惊,气定神闲,似乎对太皇太后的造访完全没有一丝惊讶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