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页

天恩 柳寄江 999 字 2022-11-23

阿顾牵过衣裳一角,仔细瞧了下,颔首道,“是。礼记有云,‘画衣而绣裳’,那刘子言不是上奏说百岁春有‘服妖’之嫌么?凤师姐索性便照着上古记载衣裳礼法标准制了这么一套衣裳,这套襦裙是先秦时期复古款式,绯绫衫子上头的樱花皆是用重金画彩绘就而成,裙子上的盛放樱花则是绣制,为韩丽娘亲手所绣。一举一动皆暗合礼法之意,便是再严苛挑剔的老夫子,这回也没有法子说了吧。”

葛生睁着一双眸子闪闪发亮,“一套衣裳竟有这么多讲究啊?”

“是啊,”阿顾微笑道,“衣裳可是大事情!所谓衣裳正则礼仪足,就是这个道理。”

“好了,”她瞪了丫头一眼,“将这套襦裙给我穿起来这一件瞧瞧!”

“哎,”葛生笑着应了,忙服侍着阿顾换上了这套绯色绣桃花纹襦裙,寻了一条打出来的绛色同心丝绦系在阿顾腰间。阿顾整好衣裳,转过来,春苑中的丫头们都看直了眼睛,赞道,“真鲜亮!”

其实春光明媚,初午的阳光明亮耀眼,阿顾在阳光下微笑灿烂,身上穿的不过是一件式样再普通不过的交领襦裙,领袖、绣纹皆无新奇之处,料子的暗纹刺绣在阳光下灼着闪闪的光芒,只是做工极佳,剪裁贴合无比,显示出少女窈窕动人的身线,分外柔和,每一个细节都尽善尽美,手工妥帖到了极处!

“怪到凤娘子这般胸有成足,”绣春赞道,“若 一件衣裳都是这般水准,想来百岁春就算没有从前的新奇款式,生意也是差不了的!”

阿顾吃吃一笑,心情舒畅,嫣然道,“就借绣春姐姐吉言了!”

三月初六,薛采入太极宫,当夜便侍了寝,据说天子连续宠幸三日,擢升为美人。

三月中旬,江南春汛频发,到了初夏,又下了一场大雨,当年关中粮食不足已成定局。大朝之上,皇帝与众臣决定今年前往东都就食。

下朝之后,姬泽前往永安宫,朝着太皇太后行了一礼,“皇祖母,朝上已经商议过了,朕打算下个月便前往东都!”

太皇太后闻言点了点头,“关中水利不兴,今年关中夏秋粮食不足,就食东都乃是应有之意。圣人如今年纪也大了,朝政上越来越稳妥,我老婆子年老体衰,今年入春以来就一直多咳少眠,精神不足,怕是支撑不了东都一行的颠簸,这一次就留在长安,不过去了!!”

皇帝面上露出一丝诧异神情。近年来,虽然太皇太后退居永安宫,看起来对于皇帝的大部分朝措不再干涉,但这位老太后历经五朝,威望极高,只要坐镇在永安宫,就保持着对朝堂的威慑作用,无论是年轻的新帝,还是朝堂宰辅众臣,一举一动都得顾忌这位精明女子的存在。这一次,圣驾前往东都,太皇太后却放弃一同前往,到时候两地相隔千里,总是快马加鞭,也需要两天一夜,等于是放心将所有朝堂权事全部交到新帝手上,对政治权利彻底放手,姬泽一时之间百感交集,心中竟有一种大展宏图的兴奋之情,又怀着微微的伤感,仿佛瞧着自己这位嫡亲祖母的年华老去,蹲在太皇太后面前,孺慕道,“皇祖母,朕还年轻,还请您多看着朕一些!”

太皇太后嗤嗤一笑,不知不觉间,满头的头发已经全部银白,望着年轻峻冷的孙子,面上神情柔和,“圣人如今也不小了,老身总有去陪仁宗皇帝的一天,这天下总是要彻底交到你的手上去的。这一次你从东都回来,也该大婚了!”

姬泽一怔,年轻的皇帝对于天下蓝图有着说不尽的雄心壮志,相对而言,自己的大婚事宜并没有太过萦绕在心上,于是笑道,“大婚事宜,待朕回来再办就是。朕大婚之后,让她在皇祖母面前好好孝顺!”

太皇太后闻言不由蹙了蹙眉头,“孝顺不孝顺我老婆子倒在其次,毕竟我这儿也少不了人伺候,重要的是她要有母仪天下的气度,也能和你脾性相投,能够携手共度一生。”

“皇祖母说的是,”姬泽低了低头,笑着道,“皇祖母的眼光总是高明的,孙儿便等着皇祖母给孙儿择一个心胸脾性皆好的皇后了!”殿中宫灯爆了一个烛花,烈烈燃烧,姬泽起身道,“皇祖母,天不早了,前朝只怕还有些事情,朕便先告退了!”

太皇太后点了点头,叮咛道,“圣人也该当顾着自己的身子才好,前朝的事是办不完的,晚上要早早歇息!”

天子长长的銮驾仪仗在官道上前行着。百官车马随行在后,威严热闹,从天空上俯瞰下来,拖成长长的一串。御驾后的一辆朱轮华盖车上,阿顾靠在车厢壁上,膝盖上搭着一条鹅黄湖丝绣衾。

这些年,因着赖姑姑经年固本调养的缘故,阿顾的身子状态很有起色,比之之前从东都回长安的那一趟要好受的多,面上虽然有些恹恹的,却还有几分精神。

碧桐将一盏梅子茶捧到阿顾面前,悄悄问道,“娘子,你觉得还好吧?”

阿顾也悄悄道,“还好。”

“那就好,”碧桐道,“娘子再忍上一阵子,听说明儿就能到东都了!”

东都城门大开,銮驾直驱而去。随后分道扬镳,百官纷纷转入自己在东都的私宅。而御驾却并不停歇,直接穿过大半个东都,进入东都北部的太初宫。

太初宫圜阳煊赫,天子离开这座宫殿两年后,再次入驻这座宫殿。整个宫殿在皇室回归长安的时间中犹如一个凝滞的美人,空洞在那儿,满目萧条,直到这座皇宫的主人再次到来,才重新恢复生气。一身宫装的内侍和女官整齐迎在宫殿门前,朝着圣驾参拜,“奴婢参见大家。”面上精神焕发,洋溢着久旱忽逢甘霖的欣喜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