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页

唐朝明月 蓝云舒 1074 字 2022-11-23

林凡闲了下来,他的各种美食做法已经传授出去,就没他什么事了,无聊的他经常负手在那些制作美食团队面前游荡,这种行为很令那些杀才们生气,只是他们敢怒不敢言,哪怕如今李靖不在营地了,他们也不敢说林凡什么,这个时候林凡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更无人会管,所以沉默就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林凡很悠闲,也很无聊,薛仁贵、牛忠仁、苏定方都走了,军营里如今就是两个老头徐世绩和老程,还有年纪也较长的张公瑾,林凡与这三人没有什么共同语言,聊不来,最有趣的事是看单雄与老程斗酒。

这两人都是酒鬼,拼起酒来也比较狠,有时候林凡看得心里都发麻,不过,还是很刺激的

林凡过着温暖舒适的日子,外面出征的将士就未必那么好过了,林凡相信那些将士一定比突厥兵难过多了。

在北方这种极寒之地,常年已习惯于这种天气的突厥人比唐人更加的耐寒冷,这是一个自然现象,突厥人对阴寒有了一定的抵抗力,轻易就能忍受得了,唐人就不同了,他们能坚持下来完全靠的是精神支柱。

虽然突厥人耐寒,但突厥人在这样的天气里,也会冻死,每年这个季节都会有死人事件发生,只不过他们表现的十分漠然,清早发现有死去的同伴,他们就把同伴的衣服扒下来,顺手穿在自己身上,然后再把冻得硬邦邦的尸体如同摞砖块一样摞起来,等待有人把他们送到营地外面去。

相对而言,唐人则不同,一旦有冻死的同伴,他们会把悲哀表现在脸上,没有丝毫掩饰,有的人甚至会解下自己身上的衣物给死去的同伴穿上,没有人会把同伴的衣服扒下来穿在自己身上,也不会把尸体随便丢在外面,要么用火烧成灰,要么有关系好的同伴,会在这寒冷的天气里,自己拿着工具拼着老命在土地上刨个大坑,把同伴埋进去 他们这是尊重死者,因为他死得不容易,一路上都是靠强大的意志苦苦支撑着。

寒冷是用来扛的,这是突厥人的经验,他们穿着透皮露肉的破皮袄很多人挤成一大堆,很奇怪,最强壮的在最里面,老弱在外面,孩子妇女被夹在中间。最好的位置给了强壮者,再次一些的位置给了孩子,女人和老弱就在寒冷的雪地里不时的发出一声嚎叫。他们的脸上没有忿忿不平的神色,只有一种类似认命的麻木。

这和他们常年经受寒冷有关,只有保住最强壮的人,来年侥幸活下来的人才会有希望。这是野兽的本能。

这是突厥人的道理,如果是汉人,他们只会把老弱放在最里面,最强壮的一定在外面。汉人把突厥人的行为称之为禽兽行径,或许突厥人也在笑话汉人的迂腐吧。

“那个年轻酒鬼跑哪去了,老子今天非要赢他一次不可。”林凡在想着边塞将士时,老程急匆匆的进来,手里还提着两壶酒,李靖这位大总管不在军营里,谁都管不了这个老杀才,张公瑾这位副总管显然嫩了些,还管不了老程这个老油条。

“他应该上茅厕了吧。”

“老子这就去找他。”老程兴致冲冲的走了。

瞅着他真的往茅厕那里走,林凡只有哭笑连连,这老杀才有时候有些可恨,有时候有些可爱,有时候又有些讨厌,唉,老顽童也没有他这么多变吧。

第二十六章君子与小人

林凡的军旅生活很平静,起初是奉旨前来当军医的,可颉利太弱,基本都不敢应战,唐军士气大增,唐军方面受伤的将士也不多,到现在,林凡也只不过治愈不到五十个伤员,而且都是小伤,没有动大手术治内伤。

当然,也有一些当场殒命的将士是救不回来的,纵然林凡在这个世界医术高明,但也没有起死回生之术。

由于职业习惯,他按例去各个营帐里巡视了一圈那些伤员,知道他们基本恢复得差不多后,心中也宽松了一些,他们可以出院了,无需他再多关心,在军营里没有出院一说,只是交代一些事项,任由他们干自己的事。

回到营帐的林凡准备睡觉过日,却没想到居然会来客人,说是客人是因为他与这位客人不熟悉,他的营帐里经常都有人进出,不过都是他熟识的人,但眼前这位浑身腥膻味、满脸胡须的家伙,林凡有些陌生,只知道他是投奔过来的亡国之将康苏密。

他一进来就放下手里的用黄绫子包裹的木盒,朝林凡微微一躬,林凡对于这位裹挟着萧皇后和元德太子来到唐军大营的丧家之犬没有多么大的感觉,不鄙视也没什么好感。

不过大唐的军人最看不起的就是背主之人,纵然康苏密背叛的是大唐的敌人,他们也瞧不起,大唐的军人早就习惯用暴力让敌人屈服,不屑于阴谋诡计,不屑于背叛之法,所以他们对待康苏密除了鄙视之外,就再也找不出其它神情了。

林凡不是那些好战的杀才,对于康苏密没有那么深的鄙视之情,倒是觉得他是一个识时务的聪明人,既然之前的主子没有什么前途了,那就另择他主,聪明人都会这么做,人 天性都是自私的,尤其对待自己的性命更显得自私,谁会为了义而失去性命呢,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只是当时头脑发热说出的狂言壮语,真正到了生死攸关之际,他们都会优先选择自己的性命,而不是要与你一起陪葬。

这种人在唐军看来有些鄙视,他们是有鄙视的资格,林凡相信他们会做得出来,这些杀才从小所受的教育熏陶,已经深深地让他的脑子里存着这种愚蠢的思想。

林凡做不出来,如果大唐现在也接近灭亡,他就会选择他乡,带着一家人,去过自己的逍遥日子,谁会陪你一起死呢,基于朋友道义,最多就是在每年的祭日来到你的坟前祭拜你。

深受后世冷漠都市的影响,他的思想已根深蒂固,不会因为在唐朝过活了几年快活日子,接触了那些豪杰,就会改变最初的思想,一个人,思想一旦定势,是很难改变的,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都已形成,难道会因为时代的变化而有太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