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大长笑一声又沉默,半晌才叹道:“朕实不知该如何灭灾虫,唯有如此以定臣心,民心,朝廷余粮不足,实质上帮不了忙,精神上朕若不做出一些表率,实在愧对天下黎民。”
长孙想了想道:“二郎已做甚好,亦做充分准备,但天命如此,谁都未料到会发生全国性蝗灾,此等大灾急不来,唯有慢慢度过此关,二郎不必介怀。”
李老大沉默一会,不知在想什么,忽然想到了什么,皱眉道:“林凡既能预知蝗灾降临,显然也是有办法制止,最近有何他的消息,看看他在蝗灾后都做了什么,除了刚才房相杜相所说的买旧粮,还有什么。”
长孙笑道:“妾身已让周公公暗中观察,若无差错今日就会归来交差,二郎就坐等消息吧。”
黄昏刚过,周公公就回到甘露殿,给皇上皇后敬拜后就上前进言:“启禀皇上,启禀娘娘,据老奴这几日观察,林凡在蝗灾前就把长安所有旧粮都收购,蝗灾后又以这些旧粮高价于原来主,利润翻百倍以上,官户、商户怨言极深,但都无一人制止此行径。
各家各户都积极购回原先出的旧粮,不到两日,林凡所剩旧粮无几,只剩些普通百姓的旧粮,但林凡未高价于百姓,而是以原先进价出,有些无法买回旧粮的百姓,林凡还送些给其过冬。
他开有林氏学府,前日夜带众学生前往灾地授课,以稻梗焚之,又开挖沟渠,灌溉以水,不知为何,蝗虫都扑向大火,扑向沟渠,或烧死,或淹死,不计其数,有百姓仿之,百姓又传于他人,至今,长安城外各灾地夜晚都有火光乏起,几乎各家各户都在仿林之法灭蝗。
如今林凡倒清闲得很,与他的学生混玩一起,快乐如神仙,丝毫不受蝗灾影响,纵观整个长安,也就雅玉乡安阳里及天理里不受蝗灾影响,家家户户都有新粮进食,生活无忧。”
“他有先见之明何忧之有 来,传朕旨意,命各地即日起以此火焚法及水淹法除蝗,不得有误。”
周公公接旨退下后,李老大的眼神不知为何带着笑意,瞅着窗外悠悠道:“此子鬼点子颇多,朕若不好好用他岂非埋没了这种人才,观音婢,你说是么?”
长孙笑道:“二郎这是要将灭灾难题推给林凡的节奏么?”
李老大哈哈笑道:“观音婢果然懂朕 他既能灭蝗,想必也能想出安抚天下之法,嘿嘿,把此难题推出去朕轻松多了 来人!”
长孙把进来的黄门侍郎挥退,笑盈盈道:“下旨不妥,此事交于妾身,妾身定能让林凡为二郎解难分忧。”
“好。”
甘露殿传出一阵长笑,刚讨论完如何在明日早朝告知文武百官陛下民壮举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准备回去,在殿大门外听到此长笑,心情顿时好起来,只要皇上能笑出声,再大的灾难他们都不怕。
第四十六章妙计
人,本是很单纯的动物,本来不多,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的越伸越长,最后失去很多本很美好的东西,眼里只剩下了利益,任何事都需要与钱挂钩才行。
不知何时开始,指路要钱,捞尸要钱,没有钱似乎一切都不值得做,最初的美德早已不知所踪。
这一切皆因社会发展太快,人也变化太快,快得我们都还没反应过来,一切就已经变样,思想跟不上变化的速度。
林凡很庆幸自己没有回到原来那个世界,若重生后依然呆在原来的世界,他就无法感受到如今这种充满美好的生活,生活方式不同,不过远比后世那种勾心斗角好多了。
带着四十个学生,每天过得充实潇洒,哪怕如今蝗灾当前,依然过着他所想过的生活,可就在今天,在二愣子进来说了一句话后,他隐隐感觉生活要发生变化了。
林氏学府内,坐在靠窗位置的灵儿不知道为何老师在二愣子进来在他耳边说了什么话后就让学生们自习,他就匆匆忙忙的与二愣子一起离开后院,看方向是往主客厅而去。
好奇心使得灵儿坐不住了,悄悄跑出教室,跟了上去,在走到主厅外面的一棵树后,灵儿发现老师与周公公一起进去,门被二愣子关起来,也不知两人在里面偷偷摸摸的干嘛。
“周公公今日怎会来府里,他找老师干嘛呀,感觉怪怪的。”灵儿皱着眉头,看着这一幕,喃喃自语。
没多久,不知她想到什么,又喃喃道:“想必皇后娘娘又要来取最近刚出来的胸衣,还有新配比的薄荷香水,额,对,一定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