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页

唐朝明月 蓝云舒 730 字 2022-11-23

带着好奇与狐疑看完内容,李老大的脸阴沉得可以拧出水来,踱着碎步久久未做声,良久他忽然把白布甩在地上,暴怒道:“简直就是胡扯!蝗灾?关中各地均报风调雨顺,相信秋季会有好收成,现在这小子却给朕来一句今年有蝗灾,你说他他这不是给朕泼冷水吗,去年久雨,年初旱灾,如今又来个蝗灾,他说有蝗灾就有蝗灾?他以为上天那么残忍要如此惩罚朕吗?蝗灾?那是这小子胡说八道!若真有这种灾难的预兆,为何朕都未听过有谁进谏过。

真是岂有此理,此等大逆不道之言也能胡说,观音婢,你说说朕上次是否赏赐过多,这小子现在翅膀硬了,就不知天高地厚,敢对朕胡说八道了。”

长孙想了想,起身踱了两步道:“妾身以为陛下该慎重考虑,欺君之事谁都不敢做,林凡刚获得陛下的青睐,自然不敢冒此险,他信中所言言之凿凿,想必不会无中生有。”

“那观音婢以为朕该听那小子所言,下旨意,令举国上下皆以林家为楷模,仿其做法可将蝗灾损失降低到最低?若有蝗灾,这正中林凡小子之意,若无蝗灾,那朕不是被天下人笑话?日后朕所言还可算话?朕所下旨意还可有效?”

长孙躬身道:“妾身不敢,妾身只是以为林凡不敢欺君,至于他为何知晓秋收之际有蝗灾妾身不知,陛下乃一国之主,雄才胆略,此大事陛下定夺就是,妾身乃妇道人家,才识浅薄,对此事无法枉定论。”

李老大抓着长孙的双臂轻叹道:“朕不是怪你,只是你知道朕乃一国之主,所言所行必须慎之又慎,朕言一出,驷马难追,观音婢,你可知朕的苦心?”

长孙点头道:“妾身知晓,其实陛下心中也知道林凡不敢如此断言,心中虽不信此言却也信此言,但陛下不能冒此险就此信林凡,毕竟此举非同小可,一旦有闪失,陛下建立起来的威严将大程度降低,陛下目光长远,以大局为重,这是大唐之福,陛下尽可凭自己判断决策此事,妾身永远支持陛下。”

李老大长长叹息一声,“还是观音婢懂朕呐,这也就是为何朕对于有些谏言只可听之参考,不可完全采纳,可朝堂上就是有那么些臣子不懂朕心,以为朕不听谏言,唉 ”

“陛下无需唉声叹气,陛下此举乃有主见之表现,陛下是一国之主,有主见就不能轻易的被一些怀有悖逆之心之人所利用,陛下应为此感到开心才是,何来哀叹呢。”

李老大哈哈大笑几声,搂过长孙笑道:“还是观音婢懂得博朕开心,或许这就是朕经常想在此宿寝之故了。”

长孙笑盈盈道:“妾身只是实话实说。”

李老大长笑几声忽然朝外大呼一声:“来人!”

长孙狐疑的瞅着李老大,想了想笑问道:“陛下这是要回甘露殿的节奏么?”

李老大惊疑的看着怀中的长孙,疑道:“观音婢这是从何所学话语,朕为何从未听过?”

长孙呶呶嘴指向已站在一边候旨的周公公,笑道:“周公公经常往来与林家,此乃他从林凡那所学,他觉得此话有趣就告与妾身了,二郎这是想要学的节奏么?”

李老大指着长孙哈哈笑道:“看来观音婢已将此话学精了,竟运用得如此自如。”

“陛下过奖。”

李老大又笑了一阵,终于收敛起笑容,对周公公下旨:“命户部尚书即刻觐见!”

周公公一走,长孙给李老大拿来衣服,边给他穿边问:“二郎如此深夜召见户部可是为何?”

“林凡所言未必尽信,但亦不可全盘否定,他的方法不可行,但不论有无蝗灾,朕都要做充足准备,以防万一啊。”

长孙道:“二郎可是做最坏打算,若真有蝗灾就开仓赈灾?”

李老大握着长孙的手笑道:“还是观音婢懂朕。”

“陛下心系百姓,虽不下诏书仿林做法,但并未就此不管不顾,以最坏打算做最好准备 陛下此举胜于林凡所谏千倍万倍。”

此刻,周公公就带着户部尚书步进殿内,参拜后,李老大就直接问道:“如今朝廷仓廪可有余粮?”

“回陛下,余粮甚多,可供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