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寿怎么想都不明白,皇上为何会动用御林军去保护一个村野小子,皇上又怎么会这么做,难道那小子真的告上了御状?
一个无权无势的山村野小子究竟是如何告上御状的,难道真的是巧合?这其中的缘由,王仁寿不懂,他现在也无心思去猜想,此刻心乱如麻,他最担心的事终究还是发生了。
皇上已知此事也就意味着这着棋已无力可解,王仁寿不觉得县衙的捕快会是御林军的对手,哪怕只有六个御林军士,整个长安县县衙的捕快一起上也未必就是对手,皇上既然肯抽出御林军护卫那知,想来是要誓死保护此人,这也说明,皇上是要以此来对付自己。
果然啊,与自己猜想的一点差池都没有,皇上是要借此削弱像王家这种名门望族的势力,卢家已受重创,想不到王家也要步卢家的后尘,真是可悲可笑,自己之前岂非是十步笑百步的行为么。
皇上一定会抓住此把柄绝对不会放过自己,放过王家,王仁寿不觉得皇上有那么仁慈,那么宽容,他一心想要削灭名门望族的势力,担心有人步前隋后尘,因为他们李家就是从名门望族踏上造反之路,最终登上皇位,他当然不希望李氏会被另外家族取代。
谁都知道卢家之罪不必灭门,但皇上依然要如此做,如今王家出现点天灯这等极刑之事,还是如此虐待平民百姓,皇上就更有借口除掉王家了,如果皇上不知道此事,他倒可以以无证据为由推得一干二净,但现实没有如果
抬头瞅着晴朗长空,却只有无声的叹息,王仁寿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逃?能逃何处去,皇上既然能派御林军守护知情之人,更会对自己加以限制,如果某日自己不上朝,皇上立马就会下旨捉拿。
难怪近几日上朝,皇上都会特意往自己这边多看几眼,原来是看看自己这个老骨头是否有来上朝。
只有等死一条路了么,若是时代倒可以投奔强者造反,可如今天下太平投向何处?听着别院传来小孙子小孙女们嘻嘻哈哈的玩笑声,王仁寿的心如刀刺般疼痛,一股无力回天的无助感缠绕全身。
“老爷,那六人是否会是其他人假扮御林军,而非 ”王管家本想为老爷分忧,没想到自己的这个想法还未说出,老爷就大发雷霆。
“脑子被驴踢了!御林军可是谁都能假扮的?还是在长安?老夫已够烦了,还提此种不合常理之念,活得不耐烦了!”
王仁寿的怒火就这样被点燃,见门口站着一个战战兢兢的仆役,就抑制不住怒意:“有事报事,愣在那里作甚?”
“回 回老爷,曹 曹县令求见!”
王仁寿咬牙切齿道:“来得正好!”
曹县令一进来就知道里面的氛围不对劲,小心翼翼的走进厅堂,见一脸沮丧的王管家低头走出就更确定了这一点,果然,前脚刚踏进去,耳边就传来王大人的咆哮声。
“你不是说让老夫不必担心皇上会知道此事?还信誓旦旦的说皇上根本不会知道此事,如今呢 ”
等到王仁寿发泄完心中的不满与愤怒,曹县令才微微抬头恭敬道:“下官亦不知皇上是如何得知此事,不过下官以为,皇上只派御林军暗中保护那小子,却未直接下旨责罚大人您,说明皇上未必就真把这事当一回事,也许他只是做个样子呢 ”
王仁寿大声道:“做样子?皇上这么做难道就不是在等机会?现在不杀老夫只是没有合适的理由,没有合适的时机,一旦时机成熟,皇上会如此轻易的放过老夫?此事并非发生在你曹家,自然不会往这方面想 不要想这些无用之念,提些能让老夫改变现状之谏。”
曹县令叹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下官亦参与此事,此劫难逃了,如今那知有皇上暗中保护,想杀他极难,哪怕能杀了他也已无用,毕竟皇上已知情,皇上如今在等待时机,正好给我们一个准备的时间。”
“准备?准备什么?”
“后路。”
王仁寿摇头道:“还能有什么后路,皇上如今紧紧盯着王家,老夫一日不在朝,皇上一定会第一时间下旨捉拿的。”
曹县令郑重道:“自己自然无法逃罪,但家人何罪之有,皇上不怜惜吾等家人,唯有吾等自己去守护,既然都难逃一死,何不借着旨意未下达前将重要家人护送出城,远离长安,天涯海角,皇上要想捉拿未必简单,逃是死,不逃亦死,逃还有一线生机,香火还可延续,或许 还有报仇之日,不逃 只能坐以待毙!”
王仁寿久久未做声,曹县令的话又激起了他心中的一丝希望,若坐以待毙确实不值得,护送一部分家人离开长安,王家香火依然,如果后代有出息的话,报此灭门之仇未必就没有可能
晚上,晚膳一过,王仁寿便把大儿子王德叫到书房,在认认真真看了这位自己最满意的儿子后,他才郑重地对王德说:“明日一早,你带着一家以及你二弟三弟的小儿女离开长安,老二老三孩子还小,需要娘亲,也带上她们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