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小王爷忙得满头大汗,撸起袖子露出的胳膊也被晒出了小麦色,他本人却好像完全不在意。反复确认组件的尺寸,一点点打磨楔子、齿轮,神情专注地令人着迷。

宁茯苓一边指导村民们给脱好的麦粒进行后续除杂,一边关注楚元攸的进展。小王爷醉心工作的模样令她百看不厌,跟平常的二傻子行径判若两人。

要么怎么说,努力工作的男人最帅了。

眼见脱好的麦粒堆成了两座半人高的锥形小山包,日头也越来越晒,宁茯苓便叫村民停下,扬声招呼楚元攸:“歇一歇吧,元攸。准备吃饭了。”

楚元攸抬头,顺手抹了把汗,答道:“你们先准备着,我们把这个轮子装上就好。”

宁茯苓应了,让村民们收拾出一片空地准备吃饭。每日例行的午休时间,村里几个女眷都会在村长媳妇的带领下过来送饭,大伙便围坐在一起共进午餐。

没有任何特殊待遇,不论是宁茯苓还是楚元攸。

楚元攸把手头的工作告一段落,带着木匠小组加入就餐行列,午饭已经分配好了。每人一个杂粮面的馒头、一碗野菜蛋汤,配上一小块卤鸡肉,是秋收期间的午餐标配。

“天天有肉吃,这日子搁在从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啊。”木匠组的一个小喽啰大口咽下夹着鸡肉的馒头,无限感叹。

张木匠也道:“我从前自己做木匠时,也不敢说每天都能吃上肉。想不到加入山寨,日子反而越过越好了。”

宁茯苓笑着调侃:“老张起初还不肯正式加入呢,一定要军师留下才肯留下。我说楚元攸,你可得对老张好点。他才是第一个真正由你招揽上山的小弟!”

“大概也是唯一一个了。”有人起哄,“我们可都是冲着宁寨主入伙的!”

于是众人都笑,宁茯苓也笑得恣意开怀。风从田野间掠过,带来新鲜的麦香,深吸一口萦绕在胸腔之中,是她最喜欢的秋收的气息。

农学生嘛,对收成的执着已经形成肌肉记忆了。

“要说今年村里的麦子收成这么好,真是多亏了寨主啊。”一个姓罗的村民道,“寨主不是交给我们播种时深耕、晒种么?当时啊老许兄弟俩不相信,又不想费力气花功夫,便没有照做。这不,他两家的麦子都生了病,收成大约只有别家的一半。”

其他几个村民纷纷附和,宁茯苓不无惋惜:“那真是可惜。说实在的,即便不深耕、不晒种,也不一定会发病。看来是凑巧了,表层土壤残留着虫卵。难怪这几天都没看到许家兄弟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