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此言不妥。”吏部一位名叫丁巘的官员站出来道,“正因陛下春秋鼎盛,于此之时,孕育皇嗣,方为我朝之福。”
他虽然没有说出具体的理由,但是大家都知道,随着人的年纪越来越大,精力不济,则诞育出来的子嗣,也往往身体不强,难以存活。
更何况,如果真的等到年纪大了才诞育皇子,到时候万一有个什么意外,而皇子还未长成,遂成主少国疑之势,也往往为人君所不取。
这也正是为什么皇帝过了三十岁之后,往往大臣便会极言上谏,催促皇帝广纳嫔妃诞育皇嗣,而皇帝自己也会开始着急的缘故。
虽然全天下都对皇帝口称万岁,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皇帝是不可能活到一万岁的。
皇家的寿命相较于普通人来说,则更短。很多皇帝都是三四十岁,便英年早逝。譬如先帝宪宗,享年便只得四十一岁。
假设朱祐樘跟他一样,那么他三十岁才有儿子,等他四十一岁的时候,孩子才刚刚十一岁,哪有能力承担起整个国家呢?
所以说为了江山社稷稳定传承,皇帝们都将生孩子这件事看得非常重,而且也非常积极。
相较之下,朱祐樘迟迟不愿意纳妃,这一点反而令人疑惑。
不过大明朝的皇帝都十分任性,也并不只是朱祐樘一人。
大明太祖朱元璋规定,后妃皆只能从小户之家选入,一代一代小家碧玉的女子在这紫禁城中经营,渐渐造成了大明朝的皇室并不像贵族之家,反而颇类平民。
虽然没有豪门大族那么多的纷争,但是与此同时,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皇帝们都会变得更加任性自我,随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