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自戌时开始,外面的爆竹声便从四面八方远远传来、不绝于耳。
由于过年放鞭炮也算是中国传统特色之一,因此陶沝也早早就命人在南堂里备下了不少烟花爆竹。而南堂里的这些传教士也果然对放鞭炮一事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待年夜饭一结束,他们便全都跑到了南堂的大门外,跃跃欲试地准备点放烟花爆竹。
陶沝虽然自小喜欢烟花爆竹,但对点燃引线的这个过程却一直心存畏惧,反而是众位神父一个个表现得兴奋异常,全都不怕死得上前尝试了一番。
因为清初把东城的灯市挪到了前门一带,所以南堂目前所处的前门西大街这一片也是热闹非凡。
大街上人来人往,尤其是越往正阳门城楼方向走,位于大街两侧的店铺便越是热闹,工匠作坊、货栈、车马店、戏园、茶馆皆是灯火通明。
陶沝领着众人在街上来回转了一圈,等再回到南堂已是亥时末了。
或许是因为第一次尝试过有中国特色的大年夜,平时这个时辰早已上床歇息的众位神父竟然全都兴奋得毫无睡意,并执意要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守岁”。
“守岁”在古代也被称之为“熬年”,就是熬上整整一宿,等到次日丑时左右、第一声鸡鸣响起才算结束,不像现代社会只需熬到午夜十二点即可。
陶沝看了一眼雷孝思送给她的那只小怀表,眼下差不多刚到十一点,距离所谓的守岁结束还有约摸两个时辰。
要如何打发这将近四个小时的空暇时间?这似乎是个大问题!
好在因为刚才出去转了一趟的缘故,众人这时候又纷纷表示自己又有了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