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正视的就是动力问题,想要航天载器抵消地球重力实现跨越大气层的飞行,就必须将速度从零加速到25马赫,而实现这一动力的关键——发动机。

却无法达到这样的条件。

而现有的吸气式发动机动力小于35马赫,冲压式发动机则在超过6马赫后效率急剧下降,想要实现更大马赫数的飞行,就要研制新式的发动机。

曾经也有科学家提出过一个概念,那就是超音速燃料冲压发动机,可惜物理学家们至今没有研究明白,当马赫数超过10以后气流流动的规律,我们平时肉眼可见的气流流动比如袅袅的炊烟,比如烟花的烟气,在我们的常识当中,气流在绝对的条件下是不可控的。

而只有解决了等离子体湍流的模型,才能够对这一个概念性发动机进行下一步的研发。

除了动力之外,还有气动布局设计,航天载器的设计无限接近流线型,为了减少阻力必然会将发动机合并到机体内,这就难以保证发动机的进气道与喷管能够随着飞行速度变化而变化,而即使设计出来,也很难在风洞中进行实验,因为目前的科技还没有能力制造横跨25马赫的风洞。

而假设上述问题全部解决,那么还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散热问题。

宇宙当中是真空的,无法通过空气散热,那么发动机的热量如何散出?当航天载器突破大气层时,大气层与机头摩擦所产生的热量可达到3000摄氏度,什么样的隔热材料才能长时间抵消这个热度?

将笔记本放在一边,池七殊微微叹了口气。

ason真的是一位具有前瞻性的投资者,或许他想要进行航天载器的开发时也曾经咨询过专业人士的意见,但显然……

他被人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