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小冬告诉季海明,自己要去学校看榜。
八十年代, 中考高考成绩还没有后世的电话查询和网络查询,成绩出来后, 由考试院根据准考证号把成绩发到各市、各县, 中考时的成绩一般会分发到各学校。高考时,有时一个学校考不来几个人,为了脸面上好看,通常直接由县里直接发布——用毛笔在红纸上誊抄,张贴在县教育局大门口。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从此鱼跃龙门,成为天子骄子。
不得不说,国家包分配,考上大学即是国家干部的八十年代, 多少有些封建时代科举考试的影子。
如果以此类比一下,中考大概和考秀才的府试相当。
季海明俗人一个,同时对季小冬有盲目的信心,听了要去看榜的消息,问:“你是不是能当秀才老爷?”
季小冬翻翻白眼,这都哪儿跟哪儿。
“是不是能考第一名?”
按季海明的想法,如果季小冬能考第一名,不论家里如今多忙,哪怕停工一天,都得陪季小冬去学校看榜!
考秀才考个第一名也不得了,搁古代都得有人来家报喜。现在没报喜的了,自己一定得去感受下孩子“中举”的喜悦和荣光。
“不知道。”季小冬看着季海明跃跃欲试十分想跟着去的样子,跟他说:“人家都是学了两三年的,我才上了一年初中,能考上就不错了。”
也是。季海明听了季小冬的话,也觉得有道理。
自己看自家孩子好,说不定人家都不赖呢。
家里这么忙,万一耽误一天工夫,去了一看没考上……
“你把我送乡上车站就行,我自己坐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