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有位才子,姓邹,名依仁,十九岁便考中了探花,相貌英俊,风流倜傥。这样的人物,自然收获芳心无数。他在京城买了一座宅院,隔壁是戴将军府。戴将军的小妾蕊香夫人一夜听见隔壁有人弹琴,心知定是邹探花,琴声动人,弹琴人更动春思。”
“蕊香夫人劝说戴将军请邹探花来府中做客,伺机向他表明心迹,欲与他欢好。不料被邹探花严词拒绝,蕊香夫人羞愧难当,回房悬梁自尽,留下一封遗书,说是邹探花奸污了她。”
吕黛惊奇地瞪大双眼,道:“她为何要诬陷邹探花?她不是喜欢他么?”
江屏道:“正是因为喜欢,才想毁了他。自己得不到,也不让别人得到他。”
吕黛呆了呆,道:“那邹探花后来如何了?”
江屏道:“邹探花百口莫辩,被革去功名,大好前程尽毁,不久便悒悒而终。他叮嘱家人将尸身焚化,骨灰烧成了那只探花及第的笔筒。”
这个就是釉里红花蝶纹笔筒啦
第三十七章 探花及第(三)
凡人讲究入土为安,除了佛门弟子,鲜少有人焚化尸身,更不会有人拿自己的骨灰去烧瓷器。邹探花此举无疑是惊世骇俗。
“他为何要这么做?”
“也许是死不瞑目,想以此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清白。可是相信他的人并不多,还有一种说法流传更广。他的确奸污了蕊香夫人,戴将军在他死后焚尸泄愤,一位仰慕他的书生将他的骨灰烧成了笔筒。三年后,这名书生考中进士,从此便有传言,谁得到那只笔筒,便能金榜题名。”
吕黛怔了半晌,道:“郎君相信邹探花是清白的么?”
江屏道:“人心难测,没有证据,不能妄下定论。不过这些蝴蝶作祟,一定与那笔筒的主人有关。明日我让人送信去苏州,问问杨掌柜,那笔筒现在何处。”
说到这里,已是天交四鼓,江屏寻了个空匣子,将六只蝴蝶装起来,和吕黛复又睡下。
却说吕黛离开行乐城后,薛荆玉对她念念不忘,这日按捺不住,带了许多礼物驾云来到庐山。正要寻个小道士通禀一声,眼前白光一闪,就见一人羽衣星冠,臂挽拂尘,立在一株松树斜伸出来的枝头上。山风吹动他宽大的衣袂袍袖,他似乎随时要乘风而去。
连薛荆玉都忍不住感叹:这人真是仙风道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