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宓素来爱轻淡雅致的颜色,刘镇挑的料子,过于浓艳,她往日极少尝试。但若要他去换,平白折腾人。臧宓不是不识好歹的人,只冲他浅笑着点头,将桌子收拾出来,摊平了布匹,准备裁剪。
美人笑靥潋滟,如春风十里,拂过繁花盛放的密林。刘镇见她喜欢,心中松了一口气,往隔壁去找刘秀儿借剪子针线。
朱氏自从一早听到隔壁院子里的动静,连头发都顾不得梳,杵着一柄锄头,站在前院里翻菜地。
自从十年前刘镇因殴打继母被族中除名,这些年恶名在外,迟迟娶不上新妇。远近但凡有媒人想要给刘镇说亲,朱氏必然要去女方相好的家中谈天说地,诋毁刘镇一回。话风传扬出去,谁敢将女儿推进那样的火坑呢?因此刘镇娶不着妻,朱氏功不可没。
可这一回,官府竟当真给他找了个妻子。气得朱氏心口痛了半晌,借口指摘刘怜半夜出去摸黄鳝,指猫骂狗,将几个儿女通通骂了一回。
可官府给配的女子,能有什么好货色呢?常言道好处不空,空处不好,朱氏便一意认定臧宓不是脸上生了麻子,就是头上有癞子,奇丑无比。若两样都不占,那必定是身有隐疾,是个病秧子。
且她昨夜竖着耳朵留意着隔壁院中的动静,清清楚楚听到三更过半,刘镇竟独自出去了,直到天快亮才回来。
新婚夜独自撇下新娘子出去,这事就值得说道说道了。刘镇必然是对那新娘子不满意。
这令朱氏精神一震,心里顿时如饮蜜,舒坦无比。这一大早,她打着要看刘镇笑话的心思,杵在院子里堵臧宓,想好好瞧瞧大房的新娘子,逮着机会,笑话她一回。
只是臧宓进出时不声不响的,她偶尔低头翻地的功夫,竟就两次错过了瞧清臧宓相貌的机会,只瞥到一个灰扑扑的背影。
朱氏撇撇嘴,一小块地翻完,正要悻悻回屋,却见刘镇拿着一团颜色鲜亮的东西回来。
她眼尖,隔着老远,瞧清那是一匹时兴的料子,要卖好几文一尺。上回刘秀儿艳羡春桃的裙子要买,可一打听过价钱,朱氏便打消了念头,反将刘秀儿骂了一顿。
“这杀千刀的!指定藏着不少钱。你爹做了一辈子城门吏,手底下岂能没存些钱财?”
饭桌上,朱氏一如既往,喋喋不休说起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疑心丈夫偏心长子,独独给长子留了傍身的钱财。
朱氏有这样的疑心,却并非空穴来风。当年刘匡死时,她外出赶集卖菜,并不在跟前。底下的儿女还小,刘镇已经十二,早已知事,日夜伺候汤药在侧,衣不解带。
刘镇生得远比同龄人高大壮实,十二岁便是条顶梁的汉子,有这样得力的继子,朱氏又需男人撑起门户,抚育自己的四个子女,双方一直相安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