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不会死,会受伤吗?

哪怕身体伤可以恢复,内心创伤呢?

原著里每一次战争看上去都只是一个数字博弈,战死烈士缩成一个普普通通数字,最后奠定新秩序基石。

可是这些简单描述后面是多么触目惊心、痛苦而艰难拼搏?

那些在战场上牺牲人、那些看着战士们牺牲人、那些不得不做出让一部分人牺牲人。

霍采瑜之前向他道别时脸上那种难言沉重和难过,他不懂。

但他内心有个声音告诉他,不能让霍采瑜就这么离开京城。

霍采瑜应该是意气风发、长歌当笑、纵马驰骋于天下之间亦毫不畏惧。那些沉重、悲伤、失落情绪,不应该出现在霍采瑜眉间。

李锦余忽然迫切地想见霍采瑜。

……

因着前方战事吃紧,霍采瑜火速安排好了朝堂上事,带上虎符,统帅驻扎京城荻朝核心大军准备出发。

其余大军要从各地方调度,命令已经传达了过去,后续有兵部接手。

霍采瑜本人却要比大军更先行一步。

他要立刻赶到前线去。

像之前每一日一样,霍采瑜安排好一切,收起简单行囊,没有带任何侍从,与母亲和姐姐告别,离开了家。

他想过要不要去和陛下告别,最终还是忍耐了下来。

他怕陛下不愿意见他。

也怕自己见到陛下之后,便无法按捺内心冲动。

此去边疆,霍采瑜自己也没有必胜把握。比起大部分从未出过京城京官,霍采瑜更清楚戍守边关苦难。

——若他像父亲一样战死边疆,似乎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