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洗净切块、燎了毛,后又焯过一遍水的猪脚,切成厚片的、脆生生的莲藕。
最重要的一种便是白菜,不能是小白菜,必须得是帮子、叶子都极具水分的、嫩嫩的大白菜。
因为酥锅的一大特点便是不加一滴水,那长时间炖煮所需要的水分,除了液体调料供了一点外,大部分还是来自于白菜渗出的汁水。
配菜都准备好便可以往老砂锅里码菜,先在最底下码上厚厚一层白菜,上面铺一层猪蹄,撒一层葱姜,再铺一层海带、一层鲅鱼,撒一层葱姜,又一层莲藕、五花肉,最顶上那层再放白菜盖严。
取个小碗将酱油、醋、糖、盐调成汁倒入,再扔上几块八角、桂皮,大火煮开后,剩下的事就可以交给时间。
这功夫里便可以去做个博山炸肉,这个炸肉的特点便是硬,吃着非常酥脆。
肉得选用去了筋膜、肥肉的长条猪里脊,这个位置最适合做炸肉,切成长条后用清水淘一遍,水分渗到纤维里面,肉也会更嫩。
与巴蜀小酥肉用大粒花椒不同,博山炸肉得用花椒粉,这花椒粉还不能是市面买的研磨至极细的那种,得是自己连皮带籽炒香干花椒后用石臼杵成的粗粉。
将切好的肉条放入盆里,加入盐、料酒、生抽和研磨好的花椒粉,腌上半个时辰。
腌上肉,就可以着手去做豆腐箱,这道菜顾名思义,便是将炸成方块的豆腐去了芯,仅留一层金黄发韧的外壳,上面犹连着一层盖,便如百宝之箱,其内可藏百味珍馐。
说句实话,这菜做出来,样貌得说句平平无奇,但它却是御膳、是国宴菜品。
如此超凡地位虽是与它绝美口味有关,却也离不开其背后传奇。相传这菜是明末清初一个博山御厨还乡后所创,彼时三部尚书、帝师孙廷铨孙阁老也是博山人,省亲时想念京城口味便探访了这御厨。
老友相见自要佳肴美酒,酒过三巡,桌上美食下了泰半,御厨琢磨着得再上一个菜啊,天色也晚没得地方买菜,便用厨房里还剩下的豆腐、虾仁等物做了这个豆腐箱。
做豆腐箱,定型、装物非常重要,所以得用北豆腐。北豆腐就是常说的老豆腐,点的是卤水,出来成品切面不光滑、偶见气孔,却胜在质地坚实。
豆腐切成长方体块后下油锅炸,稍稍晾凉,便可以使小刀把豆腐芯挖出来。
随后去准备内里馅料,海米泡发,冬笋、猪肉、香菇全部切丁,生姜去皮切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