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陶九思的意思,苏家上下最好都和自己一起走,一只鸡都不能留下,否则来日一旦撕破脸皮,他们在京洛是很危险的事情。

不过他知道卫负雪且要在边关耕耘一阵,并没有那么快和大卫对着干,苏府上下性命当是无忧,尽管如此,他还是劝道:“大哥,你给父亲做做工作,最好趁着这次停职就干脆致仕,和咱们一起去投奔赵王。”

苏清泉点点头,表示要和父亲商量一下。

一直专注写信的杜庆遥这时搁了笔,很满意的打量着自己的作品。

陶九思拿来一看,险些气到加重病情。

“殿下,下面的内容都是小陶口述我执笔,千真万确代表他本人的思想。‘殿下,我和你的距离很远,我和你的距离又很近,远到天各一方,近到心意相通。如今你在遥远的边关回望,我在繁华的京洛张望,何时咱们的眼神才能够在空中交回,让你知道我心中所想。如果你偶尔的回望,接受到我期望的讯号,请速来接我,我要和你奔向大山,奔向大川…’”祝舜理边读边笑,到了后来只顾得上捧腹大笑。

苏清泉赞道:“杜兄人才啊,提笔就来,一看平时就没啥历练。”

杜庆遥搔搔头:“哪里哪里,愚弟至今未婚。”

陶九思在大家的笑闹中,体会到了久违的放松和快乐。是啊,和志同道合的人,做一番经天纬地的事业,才是他陶九思重生的意义,而不是缩在京洛自怨自艾。

陶九思再次信心百倍的拿起笔,给卫负雪写了封简短的信,表示自己愿意去边关,并询问他的意见。

原来迈出第一步就是这么简单,陶九思豁然开朗,接下来的几天准备打包行李远赴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