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在途经松河沿最大的演武场时,他偶然的瞟见刚刚才议论完的对象正和他的姐姐在切磋。他在心里衡量了一番后,选择了当没看到。
他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再被姐姐当众掐脸,他的面子往那搁啊!
他见过小山主的次数屈指可数,几乎都是与师兄师姐们一道。他对小山主的为人了解不多,只知道是个爱笑的青年,其余的皆不清楚。但见微知著,他想这样一个和蔼可亲又富有威严的人,当得他们松河沿的决断者。
未己的决断者给他的感觉亦是如此,不需要走近,不需要交谈,他只是看见了对方,便大概知晓了对方脾性。
他从椅子上站起来,等对方走近,拱手道:“道友好。在下松河沿德素。”对不熟的人报道号,等熟悉了之后便是交换姓名或者称呼字的时候,现在嘛他们可不熟。
“未己长策。”前头的决断者如此回道。
“未己长筠。”一个身形壮硕,实在是不像修者的少年拱手报出了自己的道号。
筠,竹皮之美质也。这个少年从外形到体格真是一点都没有竹的韵味在,实在是对不起他的道号。
“未己长笺。”
“未己长竺。”
“未己长笪。”
以上三人都是及冠的青年,到最后一个却是一个身形瘦弱,眼神闪躲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