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宋头这个气呀,就没见过这么难搞的小孩。
“看着那桥了吗?快塌了。”
这次更直接,连问题都点出来了。
老宋头所说的桥,肖浅当然知道了。小时候在那桥上走了不知道多少回了,跟着父母去种地都要从上面经过。
只不过说是桥,倒不如说是一小段甬道。
这个屯子的西头,是一条河道。不是自然形成的河道,而是泄洪、排水的沟渠。只不过比较宽,两边的堤坝相距差不多有百米左右。
县城的地势北高南低,挖掘出这样的河道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洪涝发生的时候,引导上游的洪水下泄,避免淹了居民区。
这样的河道一共有两条,一条是在他们的脚下,还有一条则在县城东面。
另一条河道连同着上游的大水库,平时还兼顾着灌溉两岸的农田。
两条河道的最终去处,是县城南面九公里处的乌裕尔河。
这是松嫩平原上最大的内流河,最终汇入扎龙自然保护区,是扎龙湿地的主要水源。
不过后来乌裕尔河水量锐减,为了维持湿地,只好从就近的嫩江引水。
一直到二十年后,为了维护河流两岸的生态环境,政府才开始综合治理。
东边的河道还兼顾灌溉,西边的这条河道平时根本就没有水。
东北本就不是降雨量很大的地方,久而久之,河道就失去了原有的作用。河道内部的大部分地方,都变成了旱地。只在西侧靠近河堤的地方,形成了一条更深的小水沟。
里面流淌的并不是清澈的河水,而是附近亚麻厂排泄的污水。
这个年代的人,哪有什么环保意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