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为师很意外吗?”“玉鼎真人”神情温和,竹青袍袖扫过枕侧,温凉的指尖落在杨戬脸侧轻抚,“清源,闹到这个地步你都不肯告诉师父,还在记恨那天的事吗?”
沉香并不擅长说谎,却会说谎。更何况,如今要骗过杨戬不难:他天眼尚未复原,是以无法鉴别真伪;三千年师徒,让杨戬对玉鼎真人有种本能的信任,并不会贸贸然起疑;沉香在吊坠中对玉鼎真人的脾性略加摸索,自信短时间内不至暴露。
自然,除此之外,他还必须语言简短,不露破绽,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套出他真正想要的答案。
而今杨戬听他提及“那天的事”,自然而然想到的就是他离开玉泉山前一天傍晚,在风浪瑟瑟的松林晚亭中所历之事。他的神色一时凝固,稍作停顿,与“玉鼎真人”伸过来的手交握,顺势坐起身来,低声作答:“我自然不会记恨师父。只是当时有些……不明白。”
“玉鼎真人”听闻他并不记恨,脸色先变了三分,却不能发作,稳了稳情绪又问:“有什么不明白?”
“……三千年前,我最初拜师,是受了玉泉山下槐树精的指点。那时的我年纪还小,根本还没能把我娘思凡的事想得多么深入,可我为了达成目的拜你为师……说了谎。”杨戬缓缓道来,“在玉泉山的那么多年,我时时反省,特别在那之后,我想了很多。”
藏在袖中的指节微微一抽,“玉鼎真人”并不言语,静待杨戬下文。
——印象中,杨戬从未在沉香面前有过这么多话。可他在玉鼎真人面前,终究不是沉香所认识的那个杨戬。
“我想或许我对师父你的感情是虚假的,或许你对我的感情,也是建立在欺骗之上。所以我想,我们都需要冷静冷静。最后我不告而别,这就是原因之一。后来听说师父你去了昆仑山闭关,我没来得及送你,但我想等你回来的时候,也许就能给你一个答案。”
“答案……”原本镇静的表情终于破碎,“玉鼎真人”愁眉低敛,喃喃问道,“你想给我怎样的答案?”
他问罢,抬眼凝望杨戬的神色。他希望能从杨戬脸上,至少看到一丝快刀斩乱麻的决绝,一丝他早就习以为常的狠辣和冷嘲;可是他到底没能如愿。杨戬眼底,偏就只有温顺恬淡的笑意,还有那么一点不易捉摸的难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