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舟指那句话。
所以後来她也退社了。
再後来,王子舟在人人网——一个曾经的实名制校园社交网路平台——围观过一次线上口水架。起因其实非常无聊,如今应该没什么人记得了。让王子舟印象深刻的也不是那件事本身,而是因为那次事件,“陈坞”这个id夹杂在别人的转发里,被推到了她的首页。
那一瞬间,王子舟就是被好奇心役使的奴隶。
她顺着名字点进去,第一次浏览了属于“陈坞”这个人的网路外貌,顺便翻看了他的相簿——
画质一般,多数是手机拍摄,偏爱1:1的方画幅,构图非常强迫症,对比度和饱和度也往往故意调低,把日常拍出了一种灰暗的秩序感。
在上百张风格相似的照片里,敏锐的王子舟逮捕了一个异类。
它,有水印。
是一个微博id。
陈坞这个人,真的很谨慎,王子舟迄今想不通他怎么会把带微博id水印的图发到上人人网,失误吗?
但因为这仅有一次的“失误”,让王子舟发现了他的微博。
人们在不同的社交网路平台上,往往会展现出不同的外貌,尤其人人网和微博根本不是同一种性质——熟人世界和非熟人世界,什么资讯能发,什么资讯不能发,界限完全不一样。
不过陈坞这个人,里外倒是很一致。
他在微博上发的,和在人人网上发的东西基本没什么差别——无非就是那些照片,文案也很谨慎,透露出的个人资讯更是少得要死。
他的拍照视角很区域性也很小心,比如同样拍学校食堂的饭菜,别人可能会毫不在意地露出j大食堂的字样,他则会故意避开盘子上的字,拍摄另外一半,或者吝啬地只允许1/4的内容入镜。
王子舟当时就觉得,他既不信任数字资讯,也不信任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