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页

关陌“……”

忍住眼泪,忍不住了,不忍了,哇jpg

关陌满脸不开心。

杜木视而不见。

“先祖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杜木开头总结道。

“哪个先祖说过?”关陌一愣,敏锐的指出问题。

杜木“……”麻烦您拿好剧本好吗?我就开头一个引言提提逼格而已,要你告诉我先祖没说过咯。

杜木忽视她的问题。不过却明白了,跟关陌说话,想像电视里那样逼格满满,那是不可能的了。

她抽出自己写好的兽皮,凑了过去。“这是我拟定的官职,太宰,总理诸事……这是……”

周时。天子设六天官(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掌管六种典礼制度。设五官(司徒,司空,司马,司寇,司士),设六府(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以及六工。

为什么用周的制度呢?因为杜木没有想一步吃成胖子,对面诸侯顶多还在春秋乃至还在商周时期,她一下子把三省六部制拿出来,就太欺负人了。

毕竟,什么时代配什么样的制度,是由国情民情以及生产力决定的。

以关陌现在人都找不齐的状态,你让她配个三省六部出来?

光一个六部,起码要凑出个一两百人出来,毕竟还要包括人家的文书掾吏之类的人,三四百人都不够。

如果要六部,那么翰林院呢?詹事府呢?都察院呢?部门不要太多。

凑不齐人,就意味着有人要身兼数职,那么搬出六部的意义又何在?比司空司徒这种总揽的职位有什么差距吗?

以部落国如今的水平,不是短时间凑不齐人,而是很长时间,都凑不齐人。

既然如此,杜木何须拔苗助长,她只需要管自己这一世就行了,日后就让历史自动演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