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若就又说起另一件事来,“在玉兰县的时候,大慈寺的香火很旺听说还是得从太祖的时候说起。当时太祖未起事的时候,是到过大慈寺的。他那会儿往放生池边一站,那水里的鲤鱼纷纷跃出水面,大有跳龙门的意思。也因此,太祖起事后,被人说成是天命所归。”
谢氏点点头,“是有这么个说法,但因为太祖毕竟仙逝一百多年,大慈寺又是在偏远县城,所以,这事并不被人常常挂在嘴边。盈若怎么突然想起这一茬?”
盈若道:“我仔细想了想,爹爹要想将此事拿出来,无论是说服钦天监还是别的什么人,总得有个由头。拿姐姐说事,显然是不能够的。大慈寺的方丈空智大师听说是难得的得道高僧,大慈寺又跟太祖有那样的缘分,不若这事就托付在空智大师身上好了。”
谢氏猛拍大腿,“对!对对!早前在玉兰县的时候,我也是听闻空智大师有夜观星象之才,这件事就着落在他身上。”
盈若吁了口气,“等我见了四皇子,也会这样说的。”
这就是要统一口径的意思了。
谢氏满怀欣慰的走了。
四皇子和沈爽的回信前后脚的到了,约好了在醉霄楼见面。
第二天一早,盈若就赶去主院给谢氏请安。褚兹九不在,说是去会见同僚了。
谢氏解释道:“关于会出现水涝之事,你爹一直在积极奔走。但是这件事,运作起来却是很难的。你也知道,天有异象这种事,上位者是只喜欢听好话的。若说天降祥瑞,必然会引来举国同庆。但是灾害这种事情,人人都是避恐不及的。何况,你爹爹的官职并不高。”
盈若点点头,“这的确是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即便上位者信了,又能怎么做呢?我也只希望上位者能够下旨下去,让下面的人引起重视。说到防患于未然,能做的也就是因地制宜。”
所以,对于密州,她还是要亲自去一趟的。
谢氏道:“我今天也是要出门的,正好要去沐国公府拜见郡主。要不就把你带过去吧?”
盈若摇摇头,“爽姐姐说要来接我的。”
谢氏就笑了,“这沈大小姐是个好的,那样的出身,难得的身上没有骄纵之气。倒是个可交之人,你跟人家相处,切不可懒散随性行事。”
盈若点点头,“知道了,娘亲!爽姐姐愿意跟我亲近,想来还是因为姑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