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1页

如今殷俊相邀,他晓得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商谈,把态度放低点,没有坏处。

“韦理先生太客气了。”殷俊坐在他的对面,先喝了一口红茶,才道,“我刚刚看你们收购了百顺地产旗下的一块旺角的土地,价格不过区区2亿港币,真是干净利落!”

“这也是我们的运气,百顺地产亏损太多了,只能靠这个来抵债。”说起了自己的战绩,韦理有一点高兴,“而我和他们的总经理很熟悉,再加上使用的是最便捷的现金,所以才能在5天之内完成所有的交易,为我们的股东获得了这块宝地。”

“韦理先生,以后你的打算,就是做这么的低买高卖的生意吗?”殷俊拿了一块点心,边吃边问道。

“先把手里的工作做好吧,别的也没有功夫去多想。”韦理喝着茶,看似平静的道,“我已经跌倒过一次了,现在重新出来做事情,只希望能够再次证明自己,至于是用什么方式,我倒不是很在意,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就行。”

“韦理先生你有多少年没有回澳大利亚了?”少年又问道。

“我是29岁从澳大利亚出来的,之后也回去过几次,但一切都是工作最重要。”韦理坦然的道,“我们西方人和你们东方人不同,我们自己的事业,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所谓的故乡和家乡,不是我们的牵绊。”

殷俊微微一笑,也没有去反驳他。

准确的说,应该是英国一系的西方人,才是这种四海为家的性格。

其他的比如意大利人和法国人,那是出了名的恋家。

今年就有一个新闻,说是法国马赛附近一个小镇的工厂,因为被收购了,老板想要把工厂迁移到更适合发展的地方,结果工厂200多工人集体辞职,理由就是“不愿意离开家太远”。

最后逼得没有办法,老板只能放弃迁移,继续在这里开工厂。

英国人就没有这种习惯,否则他们就不会主导大航海,不会雄霸全球长达200多年了。

澳大利亚人、加拿大人和美国人,这些大部分都是英国人的后裔,因此他们也习惯了在外面工作和漂泊。

殷俊换了一个话题,“如果有一个机会,请韦理先生回澳大利亚去工作,不知道你有兴趣没有?”

“万康公司?”韦理脱口而出道。

“呵呵,原来韦理先生也关心这些啊!”殷俊点了点头,“对,就是万康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