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江父穿了一身不知道谁提供给他的新衣服,也昂首挺胸的走了进来,坐到了他们对面,一时间闪光灯闪个不停,江逸面无表情的坐在那里,也没有换衣服,还是那身中国队的队服,俊美的脸上带着一丝自嘲,他这真是轰动全国了。
作者有话要说: 在百度上找的,特意还找了视频,说实话,真让人感动,原来从来没有关注过残奥会,可现在,他们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他们的努力拼搏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一项项赛会纪录被刷新,一个个顽强的身影在拼搏……
北京残奥会上,来自147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残疾人运动员,用自己的泪水和欢笑谱写了一曲曲自强不息、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生命壮歌。
在所有参赛的运动员中,身高只有1.34米的艾琳·维奇非常显眼。这位美国泳坛明星在北京残奥会上连夺4金,被人们誉为“女菲尔普斯”。
“我就是要努力超越自己。”脖子上挂着金牌,艾琳·维奇兴奋地说:“生活中有欢笑也有泪水,现在一切都值了。”
尽管在女子50米蝶泳s7级的比赛中没能延续摘金的势头,但这位经历12次大手术、战胜无数常人难以想像困难的姑娘并不觉得失落:“残奥会上的任何一枚奖牌都是莫大的荣誉。”那份从容和淡定,让人肃然起敬。
残奥会上,每一枚奖牌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每一名残疾人运动员的经历,都是一段传奇。
北京“水立方”里,杜剑平单手在泳池中犁开漂亮的水线,用自己的独臂擎起了中国代表团在北京残奥会上的第一枚金牌。在上届雅典残奥会上,他创造了勇夺3金3银的奇迹。
杜剑平出生5个月后就患了小儿麻痹症,全身瘫痪。住院26天后,医生无奈地对杜剑平的母亲说:“再生一个吧,这孩子养着没好处。”
但在母爱的支持下,杜剑平最终站了起来,虽手脚不便,却对游泳情有独钟。他在失去一条胳膊后练习游泳,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水中保持平衡。此外,手在入水时还会打到浮标,经常伤痕累累。但他没有放弃。
“只要克服困难,就会取得成功。”站在领奖台上,杜剑平的笑容那么灿烂、那么自信。
更多的残疾人运动员没有拿到奖牌,但他们都同样让人感受了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
六次参加残奥会乒乓球比赛的广西老将张小玲在f级比赛中不敌瑞典对手,失去了决赛资格,未能续写每次出马都夺两金的辉煌。当记者问她:“以后还会继续打球吗?”她的回答平静而坚定:“肯定会的。即使不参加比赛,我也不会放弃乒乓球。”
正当人生花季,还是小姑娘的张小玲因故截掉了一条腿。面对突然降临的灾难,她在日记中写道:“那是一段黑暗的日子,但我不能接受命运如此的安排。”在随后24年的运动生涯中,她用坏了13个假肢,也践行了一个强者的誓言!
“从我呱呱坠地的那天起,就没有右小臂,但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尽管先天残疾,德国人海科·克勒格尔同样不肯向命运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