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页

九百万人民币,冰兰有种发财的感觉。为了保值,还是给自己按几个家。金融危机后香港的房产正在的低迷,买一套放着吧!

上海浦东正在开发,三四千的多得是,好的不过七八千。冰兰干这事已经轻车熟路,她依旧想过米虫日子,以后做个包租婆。

最后回到北京,房价依旧便宜的要死,当然对她这种大户来说。对工薪阶层,依然是天价。她现在没时间去徐家,匆匆给家人买了一些特产就得往山西赶。高常年捎回来的东西要送去,正好顺道。

第一次回家,冰兰再次回忆原主的记忆。爸爸林祥生,妈妈曹芳,只是村上还是管爸妈叫爹娘。大哥林永志,小弟林永辉。然后就是爷爷奶奶,叔叔大伯,姑姑的一堆。大哥23,是不是应该结婚了?她走的时候已经定亲还没有结婚。父子两都在私人煤矿上班。

八十年代经济飞速发展,电力不足,钢铁井喷,企业燃料,冬季迅速增加的大面积供暖,哪一个都离不开煤。可以说近代的经济就是煤炭被煤炭点燃起来的。

煤的需要量太大,山西的大小煤矿如雨后春笋冒出来,挖一挖,只要出来黑金那就不是煤,而是钱!

农民一年种地收入一千,下井挖煤只需要一个月。巨大的差距让人们慢慢放弃了庄家,走进深深的地下。

冰兰上学的时候她爸爸,叔伯们就带着林家成年的男孩子去挖煤了。女孩子一般初中毕业就在家做做活,等到年龄准备出嫁。像冰兰这样读书出来的毕竟是少数。

冰兰能在外读书也多亏父兄挖煤赚钱,小弟今年是不是已经高中了?冰兰不希望弟弟在走上父兄之路。

近乡心怯,冰兰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回忆一下家人的样子,再将背包整理一下。手上多了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一身运动服,一双旅游鞋,在九十年代很时尚。

县城比原来人多了,卖东西的更多,看着还有建房的。村上平时没有卖肉的,冰兰去市场卖肉摊位想买几斤肉回去。家里平时最多也就是吃几个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