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赞同,一家人一起开开心心多好!”气场送道。
“书中所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一日之计在于寅。春若不耕,秋无所望;寅若不起,日无所办;少若不勤,老无所归。”齐长涵道。
“长函说得对!开春长松和长轩你们带着人手去太平镇。雇人将能耕种的田地先翻耕一遍,在山脚找人建房修路。没人手了可以与那些牧民谈谈,用粮食和食盐雇他们来干活。
我想他们更愿意要这些的,要是这边有人愿意去,咱们给他们房子住,管吃喝,以后我想将土地和牲畜包给他们,所获咱们得大头,他们占小头,干得好了得的一样不少。”冰兰想到联产承包。
“娘你说的是让牧民种我们的地,用我们的牧场,粮食和牲畜我们和他们分?”齐长松明白了。
“就这意思,咱们弄个庄子什么的,前期的房子咱们都建起来,费用咱们出。然后收一些勤劳肯干的人种地养牲畜。农闲的时候挖黑石运出来卖,就这些咱们家日子应该不愁过吧!”
“过日子是没问题”齐长轩想到那边的荒凉,心中是不愿意离开老宅的。他就是离开也是想发财,想超越二房,而不是找地方过日子。老娘说了,他便不好说什么。
“歇几天我去看看你大姐和你姥姥他们,让你舅舅帮着弄一些粮种”冰兰道。
“今年夫子说要带着我们出去游学,要是遇到特别的种子我也会带回来”齐长涵道。
“你要不要带个书童或随从?”冰兰问。
“带不带都行,夫子主要让我们体察民事,记录各地风土人情和作物种植”
“你的夫子很好,没让你们读死书”冰兰说的是真心话。
“只是我们夫子这样务实,教一些杂学。另外那位董夫子一心著学,钻研古籍,跟他的学子都整天捧着书”齐长涵不禁摇头。以前还经常遗憾没能到董夫子身边,现在想想倒是庆幸没成为书呆子。
“长益是不是要上学了?你想不想去学堂?”冰兰看到那个男孩正睁着晶亮的眼睛听他们说话,这桌都是男人,除了她。
“我听大娘的”男孩嘴上说,眼里满是期望。
“嗯,你想学什么?跟五哥一样学杂学,还是像六哥一样跟父夫子做学问?”冰兰印象里拜在哪个夫子跟前就跟着学什么。因为没有科举,倒是学什么的都有。夫子不同,学的重点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