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页

原来这样,冰兰有些好笑,也难为他们了,每月几十块钱,一家子花,想攒钱很难。“没钱买的怎么办?”

“单位说是租,每月花租金。什么时候能买再买”

还是共党好!冰兰回来硬塞给夏志信一万,买了房子还要收拾,手里怎么能一分都没有?

夏志信有些尴尬地收了闺女给的钱。除了感慨还是感慨。自己的孩子都出息了,他却没为他们做什么。

冰兰叫出夏建文,两人找了一间茶楼坐下。将在上海办的两个房产证交给他:“我出去不一定会到哪个山沟,穷乡僻壤的,根本没信号。房产证你拿着。听到消息就去办理手续,我买的可能要拆迁。电话留的是你这里的”

“既然拆迁怎么不多买几套?”肖建文在商场已经摸到了一些门道。

“多了怕本地人不干,拆迁的时候做手脚。这种事沾点就行了,等那边盖起好的咱们去买就是,开始不会很贵”

两人研究了一下未来投资计划,冰兰告诉他股票又翻了一番。“我刚刚给了我爸爸一万块钱,你抽空再给他送两万去,要是有别人家不要的房子就买了。我们都回来还有地方住”

“行,这事交给我就是!二叔真是有福了!钱你就别出去,我手头还有不少,算是我孝敬二叔的吧!”

冰兰笑笑,算是答应了。两人背地里做的这些暂时都没公开,也不想公开。

冰兰回去便跟着教授和考古组的去南海了,那里发现了一艘宋代的沉船,里面装满了大量瓷器,需要他们配合整理。学术鉴定的离不开考古,那些搞了一辈子文物的老头脑袋里都装着东西。

其实冰兰身份有些特殊,她已经研究生毕业,学校暂时没有设文物鉴定博士课题。学校意思是想让她可以留校先从助教做起,带带学生。冰兰不想被束缚,又想跟着学校参加一些鉴定会活动。

她就是这么存在着,既不是老师,也不是学生。老头们都跟她混熟了,从中指点一二。这对冰兰帮助很大,有的东西别人不说,你永远也看不透。这样一待就到了90年。

上海的房子拆迁了,夏建文笑着告诉冰兰:“你应该多写几口人”

“为什么?这跟拆迁有关系?”

“关系大了!这次拆迁按人头算,房子里有几个户口就分几套房。我们每套都能拿到三套房”夏建文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