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陈福民一起的还有一名男子,陈福民介绍是王先生。叫王什么,陈福民不说,陈继民自然不会问。总之对方谈吐很文雅,说话很中听。
陈福民的船也要走,两家正好搭伴。陈继民又将陈利民、陈学民介绍两人认识,五人偶尔偶尔坐坐,相互越来越熟悉。招工的回来后陈福民那边已经准备好。
“你们怎么连小孩子都要?”陈福民很不解,一般到南洋干活的都是青壮年。
“都是在家吃不饱的,他们父母一定要让带着,有些孩子就是街上的流浪儿,咱们那边别的没有,粮食还是够的。养几年都会成为劳力”
“我们的国人在海外很不易,很多国人受着资本家的压榨,朝廷腐败,百姓遭殃。还好有你们这些善良的人。可是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你全力救又能救多少?”
“先生说的有道理”陈继民忙道,“我们只想尽自己能力”
“小兄弟乃仁义之人,我们在新加坡有一个团会,就是想救助更多的同胞。这次我们去参加一个聚会。你们要是有兴趣可以去听一听,孙先生也要到,他是这方面的先驱,去了一定会受益匪浅。那里都是一些像你们一样的有识之士,寻求救民救国之路”
一旁的陈福民不住点头,“我这次会跟王先生一起去见孙先生,孙先生去过很多国家,深受我们海外华人的拥戴”
陈继民不知道该不该去,但是自己船上那么多货和人,两个堂兄弟第一次来需要安置好。想了想道:“对不起王先生,船上孩子很多,一路会很遭罪。我想第一时间要将他们送到村里”
“没关系,孙先生会在新加坡停留一段时间,小兄弟会有机会见到的”王青见好就收,人的思想要慢慢改变,一路上还有的是时间。
一路五人坐在一起,王先生很健谈,陈家三兄弟的思想打开了另一个世界。本来陈学民不大,不想过来,又对他们谈话很好奇。王先生主动邀请便过去跟着听,少年人的思想在此刻发生了很多大变化。
跟来的这群人的辛苦就别提了,只能说最后都活着回来了。这多亏冰兰给准备的晕船药物和充足的食物。
从欧洲带回来的货,抵去路上费用,加上这次货物售出和花费。陈继民手里剩余十二万叻币。陈家村子又来了两百多人,这次大大小小,男男女女都有。
陈利民一路上经陈继民的介绍,对南洋已经做了初步了解。陈学民刚刚十四,在老家读过私塾。陈继民建议送学民到英国找宝民。干力气活不需要家人,他们需要的是人才。
冰兰一样将埃里克斯夫妻介绍给家人,华人的新年很热闹。村上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又来了很多新人。加上一对老外,村子的宴席一直摆了一天。
来了新人,村中再次扩建。陈家坐一起,冰兰这才说了自己在普吉道建药厂。她没想到老家的药厂居然没办成。“云南也是不错的地方,不如考虑去云南建厂,药材都不用费事运输的”冰兰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