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页

这几年黄云杰一直做房地产,他们手里的钱早就上亿美元了。投资一个项目还可以,两个就有些困难。何况她想让小一辈发展。

资料传到香港和深圳,周振东的小儿子,玉兰家的老小和周振福家的老二还有黄雨轩过来了。黄雨轩受黄云杰影响,学了建筑,一直跟黄云杰做楼盘,这次过来他负责设计规划。云兰家的老小是律师,他负责合同等事宜。

“你们几个这是要做这边?”

“哥哥姐姐都在那边忙,我们过来一样,看好了回去跟他们汇报”这里最大的还是正翰(周振东的儿子)。

小的来了老的就让路,冰兰跟着李氏收拾新院子,村里的人基本上都给收拾干净了。剩下就是做做东西,添置家具。对冰兰来说太简单不过。

村上的小学,养殖场、面粉产等一个个陆续建成。冰兰给他们弄了养殖书籍和饲料配比。钱冰兰垫着,在周继民不断催促下,玉兰来后,冰兰去美国开始往外撤资金,雨盈舍不得,现在正是高涨的时候。

“你姥爷的钱要用,你舅舅家、姨家都要用”

“怎么都要参股?这点钱哪够?”

“先建一个陶瓷厂,应该可以的,国内与国外不一样,牛肉才两块一斤,鸡蛋一块二,就是茅台才十一,现在咱们那回去的都是美元”冰兰给闺女科普国内物价。

“哦,咱们家的要抛出去吗? ”

“从明年开始抛,赶到年底都跑出去。美股的股票不好玩,什么因素都要考虑上”冰兰不住叮嘱闺女,这丫头现在在这里混的风生水起的。不过冰兰始终反对闺女做这一行,金融市场风云变幻,一夜能暴富,一夜也能让你倾家荡产。

冰兰陆续把各家的投资全部套现出来,她也没想到能有十倍以上的回报。周继民的钱为村里建起了养鸡场,养猪场,面粉厂和饲料加工厂。村里年轻的人都去了厂子上班,周继民和李氏没事就去转悠一下。

家里的吃喝用都是村里提供,日子过得顺心满意。冰兰修了村里的马路和小学。她第一笔资金也在投入使用中。桥梁和公路一起修建。那两座桥负责此事的人跟冰兰商议后,一座教继民桥,一座叫凤荣桥(李氏名字)分别在桥头立碑。

公路修通后,周继民夫妻被请去剪彩,周继民觉得自己这一辈子活的值了!

陶瓷厂是收购了一个老厂的基础上新建起来的。他们主要研发了建筑新型瓷砖和卫生洁具,高档工艺陶瓷。

产品全部出口,黄云杰的师兄弟很多,到哪儿都有面子,东西好,销路更好。所以八十年代的国内房地产还没兴起的时候,他们的陶瓷在国内根本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