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早饭一家子全走了,李氏,小兰带着孩子们出来与外面人搞关系,刘艳萍带着闺女儿子串门。“大嫂这是去哪儿?”看李氏娘俩带着五个孩子出来,迎上去问。
李氏虽然听不太明白,也能猜出什么意思,指着几个小的道:“带他们出来转转,你们是去哪儿?”
“我们本来是想看看你们,串个门”刘艳萍指指他们楼上,李氏明白,可能是来认门口的。这说话都不明白怎么交流?李氏犯难。指着自己嘴巴摇头,刘艳萍也是觉得两人跟鸡同鸭讲一般,算啦,本来想问问这家人怎么打算的,没看到那俩闺女,应该出去找事了吧!只得指着街上,那意思是一起逛吧!
玉兰做事稳妥,冰兰很喜欢这个妹妹。后厨一共六人,冰兰姐妹负责中点面食,有一专门负责西点。一个负责果蔬,一个负责菜品。还有一个负责粥汤。
原来幼稚园有两顿加餐。冰兰根据当天设定的食谱准备材料做饭。看到那些精致的点心时,才知道幼稚园也分等级的,有些东西是准备给高级班,普通班基本上就是他们做的豆包之类,搭上稀饭、汤水。姐俩很快适应了上班工作。
第136章 生在五十年代 12
生活步入正轨, 一家人起早贪黑,一个月后,家里交上了房租,孩子们办理入学手续。家里还是两手空。
这天晚上, 周家迎来一位意想不到的人,梁建辉拎了一堆礼物过来。看样子已经好了,“上次一别,一直没过来看看你们”
“梁先生太客气了, 我们得蒙你的照顾, 不然哪能在这儿立足”周继民道。
“是我要感谢你们才是,没有你们相救, 我梁某早就尸骨无存了”
双方客气后, 梁建辉道:“大叔应该看到,码头的活计不好干, 三个兄弟都有把子力气,但是这不是长久之计。我来也是想问问三位兄弟愿不愿意跟着跑船?虽然也要装卸东西,但是不会天天干。”
“跑船?要出海吗?去多远?”周继民问。
“去内地、越南、泰国等地, 也可能更远。近的一天一次,要是跑远处可能十天半个月的回不来,虽然辛苦, 有些风险, 但是利润很高。跑远的一次下来, 船员都能分到二百到五百”
现在他们一个月辛苦下来, 每人也就五六十, 能赚几倍甚至十倍是不少。冰兰想起现在是什么时候了,抗美援朝,国际对国内禁运。自己做过倒爷,什么还不明白?要是自己能参一脚该多好?
“我们去,什么时候出发?”周振东当即表态。
“听消息,这两天就走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