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立刚忙问:“那个油田的事咋说的?”
“现在领导班子刚捋顺,油田的事还没研究。不过我跑了一趟首都,见到了勘探队的曹山,他说最迟年底一定有信。让咱们耐心等待,咱们那儿存储量高过大庆,开发是早晚的事。
这次中央指定的十年计划里就有大力开发燃料一项议题。并在五年计划里着重指出油田,此事上面已经在研究了”
“好的,这事就等你回来再说”肖立刚心里算是有了底,那群知青愿意回就回吧,只可惜成了家的还不知道啥样!
随着安平的回来,知青正式可以拿着自己的档案签字盖章走人了。没结婚的拍拍屁股走人,结了婚的几乎都是连哭再闹。村委又成了大杂院。
“都别哭了!”被吵得头大的安平对众人喊道,君子风度早就磨没。
“书记,我们不想吵,可是我孙子不能没妈啊,他刚六个月啊”
“书记,孙立生当初勾搭我闺女,现在孩子都有了,说走就走,那我闺女咋办?您可得给我们一个说法。像这种人就不能放走!”
安平喘口气道:“现在不管是男知青还是女知青,都给我进来开会”
知青进去,家属留在外面。一个多小时后,里面的人出来,知青爸妈抱上各自的孩子带上丈夫(妻子)说着不回去了,往家走。剩下老的对安平千恩万谢。人散去,安平和肖立刚苦笑。利益永远是第一,希望他们遵守承诺,封住自己的嘴巴。
七八年的整个社会都在变动,让人们应接不暇,冰兰与肖建国都没办法忍受宿舍里的环境。两人只想学好专业课,不得已,冰兰再次拿出一些收藏兑换人民币,在首都购买了一套四合院。
不为别的,只为这里清净。但是这事两人都没跟家里说,因为钱的出处不好说。有了条件,冰兰在小院开始种菜养鸡,早晚两顿基本上自己做,肖建国便跟着学会了厨艺。
肖建国见破烂能卖出天价,周末两人有空的时候便去做周边收购旧物件。手头紧了便去琉璃厂转转,多少总是有收获。当然两人还是以学业为重,就是收购的旧书也是以医书为主。
住在首都最是能感受到外界的变化,冰兰记录着每个时刻。市场的放开,土地的承包,个体经济的诞生,工人的下岗,新的经济体制健全,新的行业诞生,市场的繁荣。
冰兰和肖建国两人毕业后在省城医院实习三年才回到老家。老家已经没了家,那里是一片油井,距离原来住处百里地之外的家属区内,已经退休的范大伟和田桂敏做了一桌子饭菜迎接老闺女、姑爷。
孙红叶一早就过来帮忙,本来想在肖家办,田桂敏却执意在自己家。肖家两个儿子都在油田,就是工薪。每月领定量的粮食物品。而自己家的两个儿子却放着好好的工人不做,做起了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