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页

可惜,她所托非人,乃至酿成了一辈子的悲剧。

原身出生那会儿,西方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已经敲开了这个国家的大门,长到十多岁,又逢旧王朝覆灭,民国初建。

侵略带来的不止是战争,还有原本属于大西洋彼岸的另一种思想文化。国贫家弱之际,一些进步人士开始救亡图存,积极吸纳西方文化。

于是整个社会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下被割裂成对立的两派,一面故步自封,守着传统循规蹈矩;一面大刀阔斧地改革,恨不得一下子剔除掉身上所有属于旧时代的糟粕,大踏步拥抱科学、民主、平等、博爱。

原身的娘家和婆家都是传统旧式家庭,她也是自小学着女红女训的标准大家闺秀,而很不幸,她嫁的丈夫却是个留学几年归来、喝了一肚子洋墨水的“进步学生”。

身为新派人士,原身的丈夫是半点看不上这个旧派古板正妻的。

按他的说法,当初他之所以肯同意这门亲事,纯粹是家中父母催的急,老爷子更是放下狠话,不成亲就不让他出国,为了追逐心中崇高的理想,他不得不委曲求全地把她娶进家门,两人成亲不过两三个月,他就抛下新婚妻子,迫不及待地踏上了通往梦想的邮轮。

这一走就是五年,五年后他学成归来,除了满肚子的洋墨水,还带回了个貌美佳人。

他当着原身的面介绍说,这是我的女朋友,我们是自由恋爱,我很喜欢她。

他说,笑敢,我们离婚吧。

这话听在原身耳朵里,无异于一个骤然炸响的晴天霹雳。

她十六岁嫁给他,最美好的年华都用来等待归期遥遥的丈夫,可等到最后,自己以为的苦尽甘来,在对方眼里却根本不值一提。他有了一个放在心尖尖上的人,他们的婚姻在他看来,不过是一场可有可无的交易。

现在交易结束了,他得到了他想要的,所以她就该退位让贤,看着他美人在怀,人生圆满。

可是,凭什么?

原身不甘心极了,同时她也十分恐惧,生在戚家这样的家庭,她很清楚“休妻”对她而言是怎样的灭顶之灾。她毫不怀疑,只要她前脚被韦家扫地出门,后脚她那个父亲就能送她三尺白绫,逼她去死,好成全他戚家家风清正之美名。

好在,她的公婆也十分不喜她丈夫的那个女朋友,老一辈人信奉娶则为妻奔是妾,纵使那个女子在儿子嘴里再怎么才貌兼备,也只是一个无媒苟合又不知廉耻之人,若真娶进家门,定会搅得家宅不宁。

但他们儿子被那女子迷惑,非要一意孤行,家里也为此天天争吵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