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二的弟弟娶媳妇,他把自己攒的钱托人带回去。当时带钱回去的是宋四的同宗兄弟,这钱乔二就托了宋四让他兄弟带的。结果,那兄弟直接把钱给了宋四的娘子,一分钱都没送到乔家。乔二家里还指望着这钱办婚事,结果一问说是乔二没给。后来还是乔二家到处借的钱才把婚事办完。宋四家拿着钱转头就给宋四的大侄子娶了亲,见人还说自己家的兄弟就是好,各种显摆吧。”
后来这事儿被乔二知道了,他找宋四对质,结果宋四说钱是给了乔家的,说乔二在讹诈他。两人自然就闹翻了,以后就跟仇人一样。
“那这钱到底是怎么回事?”
“谁知道呢。乔家人一口咬定没有收到乔二托人带回去的钱,宋四的兄弟说他当时宋送钱回去给宋四娘子,还特意说清楚了里面有一多半是乔二带回去的。但是宋四的娘子却说她拿到手的钱没有多余的,正好是宋四说的那么多。”
反正当时没有其他人作证,谁都扯不清楚到底怎么回事。
乔二因为这事儿被家人埋怨,兄弟甚至都不肯搭理他家人,心里也是气恼得不行。
陶大郎跟那两人都不熟悉,也不知道他们俩谁在撒谎,还是说他们俩的家里人昧下了这笔钱。
“我听乔二说,他打算换防之后就不回去了。反正家里人对他一家是横眉竖眼的,他自觉也没欠家里,在边关这么多年,他送回去的钱别说给兄弟娶亲了,家里的房子都是他的钱给起来的。可就因为那点钱,他家大娘子差点病死都没人给请郎中来看,还是他娘子的娘家兄弟凑钱给买的药吃。他说这次回去后就分家,然后带着妻女到朔方来讨生活。”
像乔二这样情况的人不少,朔方本地的土著不多,这么多的人口基本上都是历年换防之后留下来的边关兵士和家人后代。他们在边关十几二十年,真回去了也不知道能干什么,还不如留在边关,同样的下田干活,挣的钱不比在家里少。再有一个,这里人熟,挣钱的机会也多。
“宋四是肯定要回去的,他家条件比乔二家好,听说他大兄的次子被贵人家的女郎看上了,要招赘上门。”
虽然入赘不好听,但是也得看你入赘到什么人家。这年头穷才是最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