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页

我在边关搞建设 炼意 1726 字 2022-11-03

箱子不大,四下塞了软和的棉团,中间放置着一架农机。

“这是何物?”马家郎君看不懂这东西。

马家是做牧场生意的,便是耕种也从来不受郎君们关注,马家郎君自小就在马背上长大,学习的也是养马经商的学问,对于农具基本上一问三不知。

“这是耧车。”陶倚君简单的给他解释了一下,“战国之时已经有耧车出现,不过最多的是两脚耧。这架三脚耧才试制出来,今春用过,又改进了一番,足以应对大面积的耕种了。”

马家郎君起先还不明白为何这个丑陋的铁质物件如此被陶倚君看重,他当时收下的时候,还觉得陶倚君分不清价值,明明是值千金的珠宝,在她眼中还不如农人下田的东西。等到回去后他跟家长长辈这么一叨叨,九娘子的阿耶闻言取出细看之后,差点没追着他打。

“臭小子没点轻重,这么重要的东西你都敢收?还不如珠宝?我看你还不如一匹马有脑子。”

关内能和关外比?关内是良田第一,家有万金不如良田万顷,特别是女儿的夫家,又是关内最大农庄的拥有者,这等利器送过去,就是给女儿撑腰,让她夫家知道女儿娘家还有厉害的人在关注她。

“我就不信了,堂堂关内大族,难道还制不出这么个东西?”

“呵呵,你这脑子不好使就算了,这话可别说出去,否则得罪的不是一家两家。”

马三叔心里明亮着呢。虽然说关内能人众多,可那些士族郎君何曾看得起平民?没有文化传承的农人想要改进发明一项事物,也不是想想就能做出来的。也就只有像大娘子这样有真才实学,又平易近人的士族子弟,才有可能跟农人一起改进农具。

“九娘子有福气。”她爹马三郎叹了口气,让人小心将箱子封存,等到送礼过去的时候,一并送去。

这只是个小插曲,而且三脚耧并不是陶倚君做出来的,她只是在春耕那会儿看着农人感叹了一句,转头公输韧就拉着磐蛮和几个识字的郎君一起,找出了陶倚君说的那本农书,再根据现有的两脚耧加工改进,制成了目前陶家农庄和牛家农庄使用的三脚耧。

而作为对比的霍家农庄,因为陶倚君没有嫁过去的缘故,反而不太好管理,也就暂时延续以前的法子了。

除开改进的三脚耧外,陶倚君还引导公输韧他们观察起了犁地的工具,这个时候犁壁已有雏形,但是流行较广的是适合平原耕作的两牛三人的双辕犁,像他们这边多缓坡丘陵,更适合一牛两人的套犁。

除开耕作的用具,陶倚君还主导公输韧他们制作了一台简易的扇车。工作时,将未淘净的粮食倒进木斗,然后一只手摇转风扇,另一只手缓缓地打开调节门,入斗的谷物下落,落下的谷物遇风后,轻轻地,瘪谷和其他杂物从车尾排出,饱满的谷粒从车腋下滑进箩筐里。用它可以把刚从打谷场脱粒或经碾谷后需分糠的粮食淘净。(注1)

至此,基本上农田所需的用具都制作出来了,所需的是改进工具的性能,并将多项单功能的农具融合到一起,使工作效率更加高效简洁,还能解放出更多的人手去照顾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