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她再和初七问候几句,并约定下一次要实现她们没能完成的入藏之旅后,开始切入正题。
当着孩子的面不好抽烟,乔禾就放了包薯片在边上,边说边听那“咔嚓咔嚓”的声音,还颇有韵调。
她行为随意,但神情是极为认真,赫然一副干练精神。
她对孟淮明道:“幸好你事先就联系我,不然这种工作量这么短的时间内一定完不成,以及那个做大数据的小哥哥效率非常高。”她举出一沓装订成册的打印纸,“光基础数据就这么多,牛批不?”
打趣到此为止,乔禾和个美妆博主似得,屏幕下摆弄着纸张和电子设备,“你们先模拟,我听听顺序,这边我把各组的成果再贴一遍线。”
孟淮明之前已经告知燕灰将要模拟什么步骤,也不用多说。
燕灰开口:“首先,此类行为多出现于但不仅出现在网络文学板块,诸如自媒体文章、杂质投稿等都有出现。”
“假设,我要模仿一个人的文章。”
“下面我就会是这个蛰伏在他人作品后的预备役文手……”
孟初七倒抽一口凉气,这是要干什么?情景模拟吗?怎么搞得和实验一样。
“首先我必须了解网络文学的运营规则,例如投稿网站的曝光率规律,这一点大部分文手都会进行。”
“但对于‘我’,既然选择了一种’借鉴‘模式,那么内心还是希望能火起来,这是非常好理解的矛盾。于是我会最大程度抓住曝光率,这也是批量生产模式中的工作室常用的手段。”
“由于排查、网友举报、同批次作者跟踪、早期可能出现异常热度的情况,现在似乎并不常见,看来大家都聪明了许多。”
孟初七抹了把额头并不存在的汗。
燕哥哥这语气和平时大不相同,仿佛他现在就真的是一个“模仿”文手,所有的行为皆为目的服务。
“对于模仿,或者说抄袭融梗,多分为三种情况,要么本人没有意识到,要么本人觉得这种行为并不构成抄袭,或是明知道是不正确,依然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