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官场中阁老迟迟未定下这件事的原因倒不是因为人选不好选。
其实到这个地步,彼此之间的利益拉扯已经算不上最紧要的事情。在涉及大魏朝安危的情况下,大家还是愿意为利益让步。毕竟倾覆之下安有完卵!
难得是所选之人,不仅要武艺高强,还得足智多谋才是。不然像上一次中了敌军埋伏,不是给大军补给,反而是给敌人们添砖加瓦,那还不怄死。
上一次大大的落了大魏的面子,这一次说什么都不能再出错了。
赵青昭对朝中局势倒有所耳闻。
不过既然朝中上下都能一心,打算一致对外,那么突厥进攻也就不足为虑了。
只要前锋将军指挥得力,兵马强壮,粮食充足,那么这一战迟早会胜。
赵青昭偶尔会在心里盼望着这场战争早日胜利。
但除此之外并未觉得和自己有什么关系。毕竟他是一个文官,还是一个刚入翰林院不久的文官!
你让一个文官去押送粮食。那可能半道上就没命了,毕竟书生嘛,都文弱的很呢。
所以赵青昭十分想不通,这个任命到底怎么来的?简直无厘头啊!
不过就算是想不通,他还是得老老实实恭恭敬敬的把圣旨接了下来。
这可把赵长松和孙如玉吓坏了。他们家日子过得好好的,昭哥儿官也当得好好的,怎么就……怎么就要上战场了呢?是不是被人使绊子了?
如果赵青昭知道赵长松和孙如玉所思所想,那一定会给他们一个很肯定的答案,确实是被人使绊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