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页

“这桩事早就结案了,实在没有旧事重提的必要。”赵庸一挥手,心烦意乱道:“退朝!”

“父皇且慢,儿臣已经把证据带来了,可以给诸位大臣观一观。”他说着就拿出了那本册子。

底下的朝臣们顿时议论纷纷,有慌张不已的,有事不关己的,更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

赵和给向煜使了个眼色,后者只能咬着牙站了出来:“回陛下,既然太子已经拿出了证据,恐怕不说明白难以服众啊。”

“臣觉得这么做不妥,当年旧事已经有了论断,实在不必再提了。”这是一向缩着尾巴的温许。

这一来一往看呆了众人,站队安王的向煜居然支持太子,而太子妃的伯父居然是反对的?

“太子,你太放肆了。”赵庸疾声厉喝,最终只能道:“此事再议,太子随朕到祁渊殿。”

“赵临,你到底想做什么?”赵庸阴冷地看着这个儿子:“你当真以为自己可以只手遮天不成?”

赵临神色漠然:“儿臣所做的一切不过想证明舅舅的清白,并无冲撞父皇的意思。”

“并无冲撞的意思?”赵庸冷笑不已:“就算是真的,你难道要让朕,你的父皇向全天下认错,告诉所有人是朕被蒙蔽了吗?”天子怎会有错,就算错了也只能遮掩过去。

“父皇眼中不必再提的事,却牵连着母后、舅舅还有诸多柳家人的性命。不知那设下毒计之人,午夜梦回会不会被冤魂索命?”

赵庸脸色一白,色厉内茬道:“你休得胡说!”想起这阵子总是噩梦缠身,他心里顿时七上八下的。

见他这副样子,赵临觉得好笑极了:“儿臣是不是胡说,父皇心里明明白白。”他说罢转身便要离开。

“你给朕站住。”想到他手里的东西,赵庸一脸阴沉,最终还是退步了:“说吧,你到底想让朕怎么做?”他现在是刀架在脖子上了,不得不做出妥协。

赵临早就料到这一步,他冷然道:“退位,若还想保住您的“清誉”,这是您唯一的选择。”虽然他觉得赵庸简直是侮辱了清誉这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