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她的预感得到证实。
随着桂芳酒楼地位日渐升高,南来北往的行商们都慕名而来,既然在这里落脚,自然有时候便不免说说走南闯北的见闻,因而,酒楼里的消息流通速度比外头好许多。
临近春闱,客人们的话题除了春闱科举,偶尔也夹杂了一些其他的内容。越来越常被人们提起的,便是边境的战事。
这些年来,北方的蛮族骁国一直厉兵秣马,对大启虎视眈眈。至今未发动大规模战事的原因,是老骁王贺兰珲年老病弱,王庭之争暗潮汹涌。掌管兵马大权的南院王楚域是老骁王的养子,虽然出身大启,但从小养在骁国,在民众之间的声誉极好,支持他当新王的人不在少数。另一派便是贺兰珲的次子贺兰诀,他是名正言顺的北院王,联姻骁国八部众之中第二大部澹台部落。获得八部中三部支持,与楚域实力相当。
双方明争暗斗,维持平衡,才让骁国迟迟不肯南侵大启。
而如今,边境商人带来的消失中却说,近日骁人频繁犯境,虽然是为数不多的小分队,但每每进则烧杀抢掠,被抢劫的村庄十室九空,等到边境的官兵追查过去,则一股风的退回草原深处。
骁人全民皆兵,民风彪悍,善骑射,又熟悉地形,边境官兵也不敢深入缩敌,每每都只能空手而归。而边境村庄却人人自危不得安稳,启人深恨之,却无能为力。
陈浣纱听到这些消息之时,便大皱眉头,晓国不会无缘无故突然来进攻,这样的举动,到底是试探呢?还是只为一时的掳掠?
只可惜她身在南方,看不到万里之外的情景。不是她想要关心国家大事,而是在这样的年代,一场战争带来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并且以她的见识,大启承平太久了,安逸使人懈怠,便只看如今大启重文轻武到何种程度,也便知道,不能对大启的军队抱有太大的信心。
历史书读太多了,陈浣纱深知,重文轻武带来的危害有多大。尤其,大启的处境也并不比晓国好多少。
大启民风开发,官家之事在民间管得不算特别严,百姓们有事没事就喜欢八一八官家秘闻啥的,更以知道得越多官家的绯闻为傲。
因而,陈浣纱也知道一些大启大概的形势。今上赵显是个仁爱之君,这对百姓们是好事,对皇子们便是祸事了。
他虽然仁爱,却对房中术极为推崇,因而大启的秦楼楚馆业也极为发达,明里挂牌营业的鸡楼鸭楼不用说到处是,便是暗娼私寮也是遍地开花。赵显热爱此道,结果生了十八个皇子,公主啥的多不甚数,把公主都弄得不那么奇货可居了。
在宫廷里,虽然条件好,但皇子们的成活率也出奇的低。十八个皇子死的死,小的小,弱的弱,残的残,能拿出手的只有两个——九王爷赵叙和十三王爷赵豁。
赵叙为大,赵豁为小,按理,皇位怎么也得大的来,但问题就出在一个身份上。赵叙生母只是一个才人,虽然因为育有皇子抬了妃位,也不过一个普通的妃子,更郁闷的是她娘家仅仅一个知县的官位,赵叙生母分位靠不住,外家势力也靠不住,所以虽然居长,到达皇位的路途仍然漫漫。
赵豁却不同,他亲娘虽然不是元后,却是正儿八经的继后。她是继后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在皇宫里不是嫡长子,却是嫡子。而他那倒霉的嫡长子哥哥已经在三年前病逝了。比起赵叙,赵豁唯一赶不上的就是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