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页

皇帝一时高兴,就想要下旨,但刚提起笔就又想到了别的问题,只好把笔先放下。

“徐姑娘,这样一来,灾民要如何领取救济的粮食和衣物。灾民的临时避难所,锦都城里是没有地方的,只能在锦都的城郊。”

皇帝可不想要救济的钱全由国库出,今年徐州灾荒,国库里的银子可是少了很多。

“陛下,可以让商户老板把东西带过去,分发给灾民,这样也可以防止商户自己冒充灾民。同时,娇兰听说陛下会给在赈灾中出力最多的商户题字,但娇兰想请问陛下,如何评断哪家商户在赈灾中出力最多。”

没人亲自盯着商户,根本就无法知道商户到底出了多少力,而且商户大小不同,评判标准也不应相同。若是评判不公正,很有可能影响下一次的赈灾。

“朕可以让户部查商户报上来的账册,出物最多的商户,朕就给他题字。”

“陛下,此举不妥当。账册可以作假,而且评判拖到赈灾结束,很容易让商户在赈灾过程中失去了动力。娇兰,以为陛下可以让人印发领取救济粮食和衣物的票证给灾民,灾民通过票证换取东西。商户将票证和账册交给户部,户部再进行核查。每一个月核查一次,陛下也可以借此机会表彰商户。等到赈灾彻底结束,陛下再赏赐商户,陛下觉得娇兰的主意是否可行。”

为了得到灾民手里的票证,进而得到皇帝的奖赏,商户们也就会将东西的质量提高很多,已得到灾民的青睐,这样一来以次充好的现象会大大减少。

“徐姑娘,你说的很好,若是你的法子奏效,朕一定会重重的赏你。”

皇帝得了徐娇兰出的主意,心情也就好了起来,刚刚钦天监可是说了太子不废灾荒不止,他就不信这个邪了。

“陛下,娇兰想的不周到,有疏漏的地方。等娇兰回府写一份文书交给陛下,陛下再下旨可好?”

刚刚徐娇兰只是说了自己的大致想法,很多细节的东西并没有说清楚,若是皇帝就这样下旨了,难免会出纰漏。她可不想像灵儿姐姐一样好心办了坏事,她要是想要做好事,这事就必须是完完全全的好事。

“徐姑娘果然是与众不同,朕今日算是见识了。”

见识到徐娇兰如此聪颖,皇帝忽然生出了让太子娶她的念头,觉得自己给太子选的侧妃方似锦有些差劲。

就在皇帝懊悔的时候,小太近掀开帘子进来了,“陛下,朝阳长公主来了。”

“她怎么又从永乐宫里出来了。”

皇帝有些恼火,觉得朝阳长公主最近有些不太安分。让他最觉得厌烦的就是朝阳长公主宫里竟然住着他的一个儿子,他都不记得他有这样的一个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