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评委们分工筛选,每人大概负责几十部参赛作品,也就能够把预选的工作完成。
但是这一次的报名作品达到了5000多部,之前的二十倍!
原因很简单,秦砚之前大力宣传,这是一次所有年轻电影人都可以参加的比赛,让全国爱好者们都知道了这一届的青影节。
除了所在校的学生外,连有一些之前曾经参加过,或者对曾经青影节不屑一顾的毕业生也选择了报名。
这一次比赛所提供的奖励对于他们而言,实在太具有诱惑力了。
对于很多大学毕业,已经在社会上苦苦挣扎了好几年的电影人来说,这次比赛完全就是给他们的职业生涯一次复活的机会,一条名副其实的登天大道。
三十岁以下,除非背景过硬,否则不要奢望掌镜。而青影节、华砚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还有很多没有经过电影学习的爱好者,也不甘示弱,谁不想成为下一个昆汀、斯皮尔伯格呢?
根据统计非电影专业的参赛作品达到了50!
青影节虽然这一次扩大了举办规模,但是也做不到邀请20倍的评委啊。
何建华靠着秦砚的名声,在业内邀请了好几个知名的学者、导演、电影人,让这一次的比赛特别的正规。
可答应当评委是一回事,何建华也不可能真的把这几千部电影全部交给这些评委负责。
所以何建华也只能够发挥自己的关系网,开始安排下面的专业人士进行预筛选。
而且这次青影节电影参赛作品数超过预期,还有一个和秦砚息息相关的因素。
在投稿的5000多件作品之中,有2000多件电影作品都是dv电影!不用说,这些作品都是冲着秦砚而来的。